一書法的內心世界【飄逸超塵】        

從漢末至唐、五代,書法與道家有密切相關,從草聖張芝至五代其間,有許多追道、逸、無為之士,尋求超脫世俗,慕馮虛超塵,其境界如同仙境。

東漢草聖張芝書法憑虛欲仙。

晉王羲之書法對【氣、道、逸、靜】的看法。【書之氣必達乎於道,同混天之理,望之惟逸,發之惟靜,敬之法也,書妙盡矣。】

唐朝孫過庭以書法【妙擬神仙】。

唐虞世南《筆髓論》:【學者心悟於至道,則書契於無為。茍涉浮華,終憎於斯理也。

書法是追求【逸】,就是鬆靜自然,頗有人間仙境之意。王羲之云:【書之氣必達乎於道,同混天之理,望之惟逸,發之惟靜,敬之法也,書妙盡矣。】

逸和靜是書法的內在本質,許多人寫字不注意這內在本質,一味的追求字要漂亮、功力與藝術性,終究會使書法寫到另一條的路上去,實在說,沒有了逸和靜,書法的內在精神就喪失殆盡了,還有何樂可言。

 莊子<天道>云:【世之所貴道者,書也。】

在老莊思想的影響下,書法出現了不同於端莊、典雅書風的飄逸、雅拙、樸素、柔美,有強烈個性的書風,充滿了超逸主義精神。飄逸是不被人性的自由表達,達於自由無礙的妙境。【萬象出於天意】,人需歸於無為自然的形態,乃能達於道。

 

二、書法對清心靜慮的效果

東方精髓之最乃是書法,有清心靜慮、修身養性、平和情緒、鬆弛神經的效果。面臨現代忙碌情境中,有昇華心靈、調和氣息、澄心靜慮的功效。尤其對精神緊張或鬱抑受壓,致有情緒不定、血壓高的人,乃是優良的心理靜養之道。

 

三、書法在敏銳觀察、思慮凝靜的反應

東漢蔡邕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則………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沈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沈尹默(與于右任同時代書法大師)說:【忙於工作的人,如果每日能在百忙中擠出一小時,我相信王僅對身體有好處,而且可以養成善於觀察、考慮,處理事物的敏銳,和凝靜的頭腦。】

 

四、對書法的科學研究

香港大學高尚仁曾歷經十多年作多次的實驗研究報告中,說明練書法能減少降低腦波活動,降低血壓。將練書法與休息狀態作比較,心搏平均慢5.5%,血壓降低5%,呼吸慢34%,腦波在寫字中與二字間的空白停留間相比低了11%。

 

五、養性延壽

古來先天懦弱的大書法家有許多,因書法研習而健康長壽者不乏其人。如王羲之幼少患癲癇,言語吶吶。歐陽詢高不及五尺,僅有搏雞之力。延壽者如:漢鍾繇80歲、隋智永近100歲。唐虞世南89歲、歐陽詢85歲、賀知章86歲、柳公權88歲、明文徵明90 歲、明董其昌82歲、清吳昌碩84歲、齊白石90歲、沈尹默88歲、吳稚暉89歲、郭沫若90歲、曹秋圃100歲、郭墨佛106歲、于右任72歲時中風,但右手能執筆早晚揮毫延壽至86歲。

練書法能在靜中求動,動中求靜,減輕心理壓力,培養元氣,故能養性延壽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