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書法基礎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毛筆書法的運筆法,不是用電腦示圖可以了解的,

其理由分析如下:

 

一、筆劃運筆是四度維象,二度空間不能表達

 

每一點撇鉤勒,都由筆尖與筆肚在紙上磨擦出來的,

其中觸覺的部份是不能以圖示的,

只能由眼觀或傳意悟得。

運筆如:起筆、行筆、收筆、提按、使轉,

筆法之中鋒、側鋒、鋪毫、裹鋒、衄鋒、挫鋒、趯鋒,或推、拖、捻、導、送等。

其筆法運用變化之能事,非看圖能明白的。

所以,漢蔡邕寫【九勢】論,及其他名著都代代相傳,

就是因為書法只能心傳、口授,師徒傳承,

不能由圖象示意,因而傳承困難也。

但今天能以電視電腦由明師示範說明,似為可行

 

二、書法運筆與視覺、觸覺及悟性有關

 

視覺、觸覺及悟性均需有人引導,

視覺有空間變化、墨色變化、欹側變化、線性變化等多樣變化,

非人人一看便知,或看久便能自悟。

觸覺與筆性、用筆深淺力度、側鋒角度、彈性運用、鉤勒刷彈之用筆勢能、磨擦澀度與疾度等多樣變化有關,也非一觸得知,或暗自摸索就可得知。

至於與悟性有關的【行氣與神韻】等玄奧之理,更非一談就能明瞭的事。

正是若非由師傳承,獨自瞎摸百年,仍難得大雅。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輕功才有筆力可言。

就毛筆書法來論, 力道, 常被誤認是用力才有力,

其實, 力感是寫字功力表現其中一種, 也是精神力量的一種表現,

是具有輕功的人,運筆時刷度與速度的運用展現。


古人說到[ 爽利 ] , 是指那人的用筆刷度強勁的極度表顯能力,

但是力度, 與韻緻相配合, 才是美事, 古人云: [ 力多韻少]。

力度過盛則神韻反而降低,

歪七扭八,是一般人的輕功能力弱,

由於輕筆,所以運筆飄逸,難以控制, 如同飛機之飛翔難以駕馭一般,

但重點是, 在他飄空難控制是真的, 直等到他的心與筆合一程度高時, 就能控制,

而且,他的控制力會因為輕靈用筆, 而進步神速。
反之,用肌肉力寫字, 如同用力推車,雖然辛苦,但初開始會以為很容易控制,

但終究是苦事,且一生毫無成就可言。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以濃墨寫成的作品

 

也許你買到開明墨汁,所以會說:【寫書法毛筆水不夠用

我每次寫書法都會乾乾的,害我寫到瘋到了!】如果是這樣,換別牌墨汁來寫就好了。

一、墨之淡與濃與含水量有關

墨與水是相容的,墨需有水才能流暢,太濃太乾則易成枯筆,水枯則行筆澀度高,功夫要更高才行。

所以,太濃時就要加些水,再拌均勻就好寫了。但水要少量慢加,若加太多水就太淡了,字就容易渲開暈散,反而更難看。

二、買墨汁時慎選品牌

吳竹、正大、雄師、檀香墨都可以,但台灣的開明墨汁常太濃,又容易發臭,雖然是最便宜,也寧可不要買。

也許你買到開明墨汁,所以會說:【寫書法毛筆水不夠用

我每次寫書法都會乾乾的,害我寫到瘋到了!

三、用墨條磨墨

一般便宜的墨條內涵品質很差,難磨難黑,膠太多,質太硬。現在只有書畫家才要磨墨,而且大多以機器代勞。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練書法懸筆該寫多大的字

 多大在於你輕功的功夫,一般是6 格紙內大小。

像我的學生,都從站立開始練起,就是6 格大小。

 但也有少數小學生,能安靜又有耐心的,

小三就能站立練12格大小的楷書。

 如下是幼稚園大班生的立書姿勢

 

貳、毛邊紙9 宮格的大小有好多種

 大格6格印刷,格內11.5公分 長

 中格 12格 內有 8公分長

稍小的中格15格有 7.4公分長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書法篆隸草行楷各體有一定的次

 

序嗎?我答:沒有一定。但因各人

 

的好惡來作選擇,評述如下:

 

1.    若依歷史次序言,當先學篆隸,後學草行楷。

  

2.    依安靜放鬆的程度而言,或依容易度言,也是

 

先學篆隸,次學草行,後學楷。因為楷法繁多,

 

是比較難學的,所以應當放在最後學。

 

3.    若依心情的舒快來學習言,先學草行最為暢

 

快,次之為篆隸,楷當為最後學。

 

4.    依下紮實的功力基礎言,當以楷書為先,篆隸

 

次之,行草列為最後

 

壹、不必先學楷的理由

 

一、歷代傳承的次序是篆隸草行

 

楷,依傳承論當先學楷

 

二、古人先工於楷書,是為了紮實

 

的運筆和結構的功力

 

趙構《翰墨志》【士於書法,必先學正書,以八法皆備,不相附麗】

梁讞《評書帖》:【學書宜先工楷,次作行草。學書如窮經,宜先博涉,然後返約】

曹勳論書【學書之法,先須楷法嚴正,得筆之意】

明末張萱在《題趙吳興小楷唐人絕句》:【初學臨池,宜先工楷。此帖以楷兼行,欲工楷者不宜學也。楷之法最上歐陽信本九成宮帖……不能楷而先行,是嬰兒學步,尚未循牆,遽欲超矩,有不僕者否矣。】

 

三、現代人學書法重在涵養與藝術,對

 

基本功不需那麼強調,所以可先篆隸

 

書,大書家蘇東坡雖主張先學楷,但他所學

 

楷是以鍾王為主,顏體為輔,不是唐朝的歐

 

陽詢等類的嚴峻書體。

 

 貳、如何學楷才容易學好行草書   

    三國以後,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楷書有南北之不同,南方的楷書是行寫法,而北方是正寫法。書體上成了魏書與行書的對峙。魏書不利於寫行書。而南方的楷書與行書的筆法完全吻合。

    楷書大致有鍾繇、王羲之楷書、魏楷、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包涵薛稷、薛曜)、顏真卿、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徵明等之大書家為後世臨摹對象。

一、    楷書大多先學唐楷碑,筆法方折多,

 

或篆法多,所以難能流暢行筆 

    宋米芾提出【石刻不可學,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之說,這是因為北朝留下大量魏碑,而唐朝的唐楷也留下大量唐碑,都有筆法上的失真及刻勵的過失。以致遠離了鍾繇及王羲之等意態瀟灑、神韻靈動的筆法。

   歐陽詢書法繼承北魏、北齊的筆法,瘦硬勁健、稜角分明,勁險刻勵,森森然如武庫矛戟。凡學歐者,筆法方厲堅澀,再而學行者則必難以流暢。而且,宋薑夔的續書譜用筆中雲:【歐陽率更結體太拘。】也就是形體僵化,所以學歐體者,則不利學習結構卓約舒爽、風神超逸的行書。

唐碑中分三類,一為方稜筆法為主的歐柳,一為溫潤筆法為主的虞褚,一為篆法為主的顏體。在歐陽詢的領率之下,唐碑以嚴峻為主流,歷代學唐楷大都以歐柳為主軸,學顏者次之,學虞褚者再次之。學歐顏之類者既已成多數局面,故而大概來說,學唐楷者難以學行書。其原因需下列補充。

二、    學鍾繇與王羲之楷書者容易寫行書 

鍾繇(西元151-230)是帖派第一位大師,隸行草皆精,楷書更是妙絕。唐代張懷瓘的書斷:【大傅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都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

宣和書譜雲:【鍾繇{賀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三、    學虞世南、褚遂良楷書者容易學行書。 

  由於虞世南和褚遂良都是以順鋒的入鋒筆法下筆,收筆時也是順鋒收勢,與歐柳顏的逆筆迴鋒不同。他們都謹守王羲之的法度,所以與王羲之的行書筆完全相合,因此,學虞褚楷書者容易學好行書。

綜和以上得知,唐楷中的歐顏柳筆法與鍾繇、王羲之不同,而虞褚與鍾王筆法相同,所以學虞褚楷書者容易學行書。

四、    為何歐顏柳等唐代名家會遠離鍾王書法運筆傳承 

由於歐陽詢筆勢險勁,乃學隋代名碑如董美人、龍藏寺碑,其筆法險峻、形態嚴整、行距疏離,故遠離鍾繇、王羲之的傳承。這傳承由隋智永、唐虞世南、褚遂良、宋四家、元趙孟頫、鮮于樞、明代各大家所接續。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學楷書難學行書的原因

 

一、        執筆太重太僵,難以輕柔旋轉。

 

二、        碑楷及歐柳顏的楷書體,都是用筆固定招式,為求隱定度,學習者大都靠腕、靠肘,所以更難以使轉。

 

三、        要學使轉,最少必需提腕靠肘運腕旋轉,最好是懸臂凌空,則容易善於使轉與律動。

 

四、        行書善於流暢,運筆需有彈動,重視律動與節奏。

 

貳、行書執筆要點

 

一、鬆圓執筆、輕靈用筆,提腕或懸臂才能輕靈。

 

二、高懸執筆法則:懸空使臂,切不可用腕,則更加空靈,輕靈飄逸,以致心筆合一,空靈而溫靜,乃為書法至高明執筆法

 

三、提腕運腕法則:靠肘虛腕,橫線與曲線用腕轉,豎線用指伸縮上下來返。提腕者需善於用腕。

 

參、學習行筆流暢的訣要

 

一、流動線的末稍要輕要慢,快則輕挑,收尾要穩而虛,不可急燥草率,需要溫和緩慢行筆。

 

二、撇畫尾部的粗變細尖,捺尾部粗細變化,要慢細勻稱,不輕忽隨興,當特別細心和耐心行筆。這是帖派(王羲之為主流)書法之關鍵筆法,也是美感所在。

 

三、 凡線之末尾都不可粗糙概,慢些。此點你進步很多,還要繼續認真進步。

 

四、凡頓點鉤,頓點,則缺少輕細膩感。這點必需極輕,也是進步與功夫之關键。

 

五、彎鉤或點鉤時,不可先成為一線再折鉤:而需圓轉變粗,非急速頓重,而是逐由細粗,圓轉後逐漸提筆成尖鋒。是緩緩逐重,次而漸彎轉向,再漸變細提筆,才右變細挑起,或左變細鉤起。

 

六、注重流動線:橫或豎筆之末尾,都是由粗變細尖,是流暢性筆法,也是王羲之帖派的標準形式,這是書法之所以有美感所在之一。美感在於,一是流動之牽帶線(映帶線)二是線之頭尾都是由細變粗、由粗變細。細粗變化之能耐,就是輕功的功夫。這功夫不可能由肌肉力主導,而是神經所主導。唯有放鬆所有肌肉,才能練成。

 

.壓筆不可重,注重筆尖及筆末入鋒及出鋒要極輕盈,凡王羲之等類帖派行書當求入鋒出鋒,八面出鋒,才能飄逸自在。注意使入筆和出筆的尖細部位更清楚細膩,且富彈性。

 

重視行氣:行氣若不順,如大小不合,參差不齊,零亂不協調等。每行字的上下要有一貫的【行氣】,如流水般的連綿一致感,上下相通,形成上下的默契,不可有上下字字獨立不合作、不相關的現象。每寫字,總要注意全篇的感覺,用全篇的感覺來寫每一行或每一字,甚至每一線,這樣你的靈感才會很好。這就是練成天才的關键原因。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話太多、錯誤百出的書法歷史,其中

一、      王羲之子王獻子練寫完十八缸水的故事,這是不可能的神話。

二、      衛鑠學書法與鍾繇

鍾繇(151年-230年 ),衛鑠 (272年-349年),鍾繇活80 歲,死後42年衛鑠才出生,所以衛鑠不可能學書法於鍾繇。

三、      繇稱頌衛鑠書法

鍾繇活80 歲,死後40年衛鑠才出生,所以衛鑠不可能被鍾繇所稱贊。

歷代傳說的話,來自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的話:【衞夫人學鍾繇書,鍾嘉許云:「碎玉壺之冰,爛瑤臺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王右軍題衞夫人筆陣圖後謂:「羲之少學衞夫人,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始知學衞夫人,徒費年月耳。」

現代書家很多人也拿來引用,改為:【晉人繇曾稱頌衛夫人的書法,說:碎玉壺之冰,爛瑤臺之月,婉然若樹,穆若清風充分肯定了衛夫人書法高逸清婉,流暢瘦潔的特色。這實際上是對鐘繇書法風格的繼承,但在鐘繇瘦潔飛揚的基礎之上,更流露出一種清婉靈動的韻味。】

連【鍾繇】都打錯字,誤為【鐘繇】。

 

其他傳說誤導很多,有空再詳述。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摹是二種意思, 臨是看而寫, 摹是指二紙疊放透視而寫。

    先摹後臨, 是古來的學習法。

    書法要注意的細點太多,技法難, 思想之傳承更難。

    光臨摹最多只能揣摩線條和結構的某些部份而已。

    其他如:帖的好壞,領悟線條、筆性的運用、用筆的多變、

            墨色墨韻的欣賞、章法的無限變化、落款的變化。

    你光臨摹練習是少有所成就的。自古不變的是, 書法必從師承而來。

    為何?後段再詳說。

二、臨摹寫九宮格,

    九宮格是初學的作法, 目的在增強視覺的不足,

    若是詳看而寫, 必然對字的位置結構會精準許多,

    盲寫快寫的人, 永遠是寫不準的, 因為對結構來說, 看也看不見,

    [[先把眼睛洗乾淨]] , 筆劃結構才會好。

    對於寫得很精準的人, 自然可以, [有格]寫到[無格]寫。

    其實, 無格來寫更好, 大膽的去突破,學習的速度更快。

    只因為無師, 無師而寫無格, 恐成為亂寫一通, 不知如何是好。

三、學書法的規劃

  . 以懸肘練習而言

   第一階段. 懸肘懸臂,以大字六格毛邊紙臨摹, 至筆法與結構有些準度,

             手稍不抖時為至。

   第二階段:懸肘, 以無格毛邊練習稍小的字, 練習章法空間, 習慣不靠格界

   第三階段:懸肘, 練習對開宣紙, 注意留邊對章法全面的空間練習。

  以靠肘寫字而言:

    第一階段以十二格九宮格寫毛邊紙, 臨摹, 甚至看好字帖之每筆劃之首尾

             先點小點, 再臨之。若臨不好, 可先摹字一遍, 再重臨一遍, 必可

             快速臨得準確。

    第二階段:以二十格來臨寫。

    第三階段:寫有格的四開廿八格宣紙, 來臨寫。並要落款。

    第四階段:寫無格的四開宣紙。

四.學書法不可無師

    書法必先有師. 才能登堂入室, 否則, 在門外瞎摸百年, 難登大雅.

    我是台中的職業書法家,也是硬筆書法教育家,,
   
今特特為你了寫以下這一段, 關於書法的歷史傳承一系
.
   
希望你可以瞭解傳承的重要, 非師承, 你無法在書法中登堂入堂
.
   
書法, 其法非講方法或技巧而己, 其實是講法度
,
   
法度不僅是講規矩準縄, 而且有其風範, 榜樣和嚴謹的程度
,
   
這歷代累積的傳承和規範, 不是單憑某一人的天資可以達到
,
   
所以, 書法不可無師, 無師則永遠留在門外, 當門外漢了,


   
傳承從王羲來說, 除了強大的書法世家(父王曠, 伯王導等) 傳承外,
   
他又學了衛鑠, 又遠師三國鍾繇,

    鍾承繼蔡琰()書法,琰學其父蔡邕的書法,
   
所以, 王羲之的家學和師學都有其博大的淵源.


   
大王(王羲之)傳七子, 個個是大書家,

    傳到七世孫是智永和尚, 他住永欣寺,傳虞世南,
   
而虞在隋唐數朝為書法大師, 其中有一徒為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獨崇王羲之而聞名, 李字也甚佳, 非一般人可及,

    虞又傳褚遂良, 再傳陸柬之(侄兒), 陸傳陸彥遠,
   
傳張旭, 張旭乃一代草書大師,


   
一代書法革新大將顏真卿,除了學家傳顏師古之外,
   
特別專程遠涉數百里,向張旭討教, 張旭傳之筆法
,
   
顏將其筆法傳於烏彤, 再傳於草書大家懷素.

 
   
以上是歷史故事,再再都有古書可證. 

    用以證明, 古書法高手, 個個都有來歷, 絕非自學可成的。

毛筆及硬筆書法教學 郭群峰指導 

 台中市太原路一段192 04-23175320  0926053337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行上來說
從鬆身鬆手開始, 也許三個月, 至多不到一年
就可以拿筆穩下來。

抖不抖的關鍵, 是心不是手。心靜自然不抖。
不信, 你看我寫給你看, 我的左手從來寫不超過一百個字,
但懸空寫字照樣不抖。
而我小的時候, 寫了二十幾年的書法, 都是抓緊的寫法,
反而又累又抖, 這是我親身的體驗。


二.理論上來說
放鬆是難解之秘, 安靜是心靈妙方,
乾淨是寫字之藥石, 空白是最美麗的外衣
,

以鬆入靜, 是書法安靜的最妙要訣

筆牢是一般人寫字時的最大痛苦,
因為不明就理, 將錯就錯, 誤導的結果。


人常以為用肌肉力寫字,字才會有力,
大錯特錯,古人說的[骨力], 是意象, 非實體,[力在字中],
這與太極拳很像,太極拳不用力, 髮到極點, 發勁時卻有勁。

用意不用力, 甚至有的人說,連用意都不可以。

不用肌肉力, 用神經和意念寫字, 當人心筆合一時, 勢能就出現,
駕筆輕盈卻有神態,這就是力, 先求能柔順
,
久之, 自然能剛而順, 都能是顯出力來。


筆牢, 抓緊, 身僵, 寫字累,這是完全離開書法的原則。
書法的基本原則是[ 散、鬆 ] 才能 [ 不迫於勢 ]

王羲之老師衛鑠的理論中所講的 [善筆力者多骨, 不善筆力者多肉,
多肉豐筋則聖,無力無筋者病。] 是指意象, 用力去作反不成。


有故事說王羲之從兒獻之身後抽筆不成, 讚其子必有大成。這是謬傳的假故事。完全不合書法的[]書法在意, 不在力。就如太極拳, 不用蠻力一樣。

三、姿勢上來說------神舒體靜的書法姿勢訣竅坐久不累

1
、身體挺拔則精神自然就會挺拔
  身正、坐正,不僵硬板直,挺而鬆,由頭到骨盆成一直
線,意念上從頭頂的百會穴凝聚,如有一懸絲向上拉, 身體
舒展, 則精神奕奕、久坐不累。

2
、一氣貫串、內聚精神,外顯於字
  腳底要全腳掌踏地,雙足分開約與肩同寬,並且全身五分之
二重量在腳半跟上,五分之三在骨盆上,這樣可以使骨盆的承
受壓力減至最輕,也最舒適。
  一般人厭惡寫字,因為「筆牢手痛、身僵神疲」,這是最主
要的原因。但我要教大家的是「中正安舒、神適體靜」。這些
的體驗和認識,是源自於我多年練太極拳所延伸的心得。

3
、好習慣
  一般而言,身體坍塌,則精神渙散,坐不能久。
但若有好的坐姿,正而舒、挺而鬆、展而柔,則精神會聚。
這樣子寫字,則越寫越好,精神越聚,全身輕靈。


四、執筆與用筆的秘訣

執筆要鬆而圓, 用筆要輕而靈,
以歐體楷書(溫彥博碑)為例:

歐體楷書用筆技巧上是切和刷,使筆鋒如切刀, 線條挺而有勁.
下筆不可重, 重則凝滯, 力多反而韻少,

下筆輕才能爽力;彈性恰當,才能快活,
不輕靈則字死沈, 無力氣 (無生命力的意思)

 毛筆及硬筆書法教學 

郭群峰指導

   台中市太原路一段192 04-23175320  0926053337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如果想要學習書法,
就不能只看表面的文字
,
以為可以自學
,
這是不可能作到的
,
自古以來, 書法是師傳
,
不能只因文字而明白
,

希望你可以瞭解傳承的重要
,
非師承, 你無法在書法中登堂入堂
.
書法, 其法非講方法或技巧而己
,

其實是講法度
,
法度不僅是講規矩準縄, 而且有其風範, 榜樣和嚴謹的程度
,
這歷代累積的傳承和規範, 不是單憑某一人的天資可以達到
,
所以, 書法不可無師, 無師則永遠留在門外, 當門外漢了
,

傳承從王羲來說
,
除了強大的書法世家(父王曠, 伯王導等) 傳承外
,
他又學了衛鑠
,
而遠師三國鍾繇
,
鍾承繼蔡琰()及其父蔡邕的書法
,
所以, 王羲之的家學和師學都有其博大的淵源
.

王羲之傳七子
,
個個是大書家, 傳及七世孫, 智永和尚
,
智永傳虞世南
,
虞在隋唐數朝為書法大師
,
有一徒為唐太宗李世民
,
李世民獨崇王羲之而極聞名
,
李字也甚佳, 非一般人可及
,
虞傳褚遂良
,
再傳陸柬之(侄兒
),
續傳陸彥遠
,
傳張旭
,

張旭乃一代草書大師
,
顏真卿(一代書法革新大將
)
他除了學顏氏家學之外
,
又特別專程到遠涉數百里找一代大師張旭

向他討教, 張旭傳之筆法,

顏將其筆法傳於烏彤, 再傳於草書大家懷素
.
,上歷歷, 

都有古書可證.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臨寫北碑或魏碑而言,
初學時,執筆與選筆都重要,
才不會徒增學習的難度,

一、選筆上來說,
筆的彈性太強,不見得可以寫好魏碑字,
蘭竹的筆的彈性偏強些,
但製筆者對筆毛彈性都由其決定,
況且同一人製同一批筆,彈性和硬度也都有變化,
你的筆如果不合適,不代表全都不合適,
這是製筆上的不一致,
也是選筆上的困擾,
多買幾枝軟硬不同的筆試試看吧!

分叉與否,難說,
好的筆匠或製筆師不易有易分叉的筆,
但寫字時壓筆過度也會分叉。


二. 執筆上
最好是懸肘懸臂,凌空書寫氣勢較強,運筆也較自由,
字宜大不宜小,
北碑字需要用到大量的側鋒,
如果可以懸空運筆,
這樣,【側鋒取勢】才能得以高度的自由發揮,
達到運用自如。
有人善用指腕寫小字,自然不在限制之內。

毛筆及硬筆書法教學 郭群峰 指導

 台中市太原路一段192 04-23175320  0926053337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前段先簡述學生型寫法,

B.後段詳說書法題款各式寫法。

 

A.高中以下學生型簡單寫法,

 

1. 丁亥年冬月 姓名 (或字號) (蓋章一至二個)

2. 中華民國第二丁亥年冬姓名(或字號) (蓋章一至二個)

3. 丁亥 姓名 (蓋章一至二個)

4. 姓名 (蓋章一至二個)

5. 姓名書於(地點如台北) (蓋章一至二個)

一般校內比賽寫法不寫學校與班別,只寫年級。

蓋章的大小需與字體大小一致

學生有的無章可以不用蓋,

 

B. 詳說書法題款

主文之外文字叫作『款書』,寫款書叫作【落款】。

 

壹、字體:

1、主文為『楷書』,則以楷書、行楷、行書、行草、草書落款

2.、主文為『行書』,則以行書、行草、草書落款

3、主文為『草書』,則以行草、草書落款。

4、主文為『篆書』,則以行、草、篆書落款。

5、主文為『隸書』,則以楷書、行楷、行書、草書落款。

 

一般〝落款〞分為上款和下款~~

 

貳、『上款』:

一、位置;落在作品主文左側中央,(現在大陸偏上,台灣偏中, 前台灣書家偏左下方)

 

二、大小:字略小於主文。

三、內容:

1. 贈與對象字號(較為尊敬),無字號者可稱名。

2. 受者官銜與稱謂;

長輩多用姻伯、姻丈、吾師,道長,學長,先生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賢兄(),學兄()

書畫專長之稱 :法家、道兄,道友,學友,方家,

關係較親密: 學()弟,吾兄()

老師對學生: 學()弟,學()棣,賢契,賢弟

同學: 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3.敬詞 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鑑、雅教等。

雅存,珍存,惠存,清鑑,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鑑正,敲正,惠正,賜正,斧正,法正,法鑑,博鑑,尊鑑,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補壁,是正,教正,講正,察正,請正,就正,鑑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笑存,笑鑑,

 

參、『下款』題識

若是下款內容太多,可移部份於上款之中。如書題、感觸、釋文,年月節氣等。

,一、位置;

落在作品主文左側中央,(現在大陸偏上,台灣偏中, 前台灣書家偏左下方)

二、大小:字略小於主文。

三、內容:

1. 書法作品內容出處。

2. 主文題目或感觸:當時令人玩味的情景感觸。

3. 釋文(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

4. 農曆(新法寫國曆)年與節氣,如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等,

5. 書家祖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6. 姓名字號:(題姓名,可加字號,字號在前,姓名在後)

7. 作者齋軒:如:宰予居、無過軒、靜如齋。

8. 書寫地點:如:台灣台中

9. 下款客套語或敬詞:

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囑書,醉書,醉筆,漫筆,戲書,書,錄,題,筆,寫,臨,篆。

 

毛筆及硬筆書法教學郭群峰指導。
 台中市太原路一段192 04-23175320  0926053337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答:簡言之,沒有標準與硬性規定。
一、無一定格式
書法作品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格式,
只要是章法合度,整篇氣韻暢順,就是好作品。
天地左右之空白之安排,依個人的喜好有很大的創作可能。
現在台灣、大陸和日本都曾有人把作作品寫滿到外面去的,
而且還是得優選之類的作品。

二、一般人的想法
一般人對於書法的章法和字外空間與格式,
都以為會有格式性的規定,尤其對比賽而言。
其實這只是一般人的想法。
事實是沒有規定。

但如果,你看所有比賽的得獎作品,
你仍然可以見到幾乎所有作品,
都有字外空間天地左右的留白,
且每個作品都有很接近的作法,
只是空間大小的變化是自由的,不是限制式的。

三、建議
如果你沒有比賽經驗,或仍然默生,剛開始參加比賽,
你可以把天留大一些,地留小一些,
天和地的留白都比左右留白大一些,
而天地與左右的留白,又都比行距和字距的空白大一些。
若你寫的是楷書,
這時,行距與字距的大小可以一樣大,
但若寫的行草書,
一般作法是行距比字距大一些,甚至更多些。
若你寫的篆或隸書,
可以行距比字距大許多,
也可以相反過來,字距比行距大許多。

這樣是一般性的作法,
但,總之,沒有硬性規定,全憑個人的視覺決定。

由於時代的變遷,每個時代的潮流不同。
有時字距比行距大的也有,
只要留白變化得宜,
大家都喜歡就好。

 

毛筆及硬筆書法教學 毛筆及硬筆書法教學 郭群峰指導

      台中市太原路一段192  04-23175320  0926053337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描圖紙來練字可以增強你的視覺能力,

簡稱為眼力,

對於結構平衡和變化的感覺能力,

可以快速的提升,這作用滿強,教學上或自學上很有用。

因為若沒有眼力,

你寫再多,練再多也沒有長進可言,

不過,這只是基礎的訓練。

 

當然眼力需要達到成熟的功力,

這時自運(不看帖而寫)就能結構美麗,且作創意,

不看帖也會漂亮,

要達到成熟的功力需要些時間,

過程短者一二年,長者三五年。

 

視覺訓練又分結構和章法二方面

 

一、字的結構練習與視覺的關係

 

對空間感之視覺之敏銳度要好,

就必需由慢臨下手, 眼力才會好,這是根本之道。

有了根本的視覺能力, 再求速用,

先慢而漸快, 才能通達。

 

但,為何一般人臨字一定須要越慢,字才能寫得越好呢?

其原因有二

 

1. 視覺反應不夠熟練, 對結構形像, 不夠清晰。

2. 觸覺反應不夠靈敏,以致書寫速度加快就會心手不一。

然而,慢是好的, 因為慢才能看得清晰, 進步才能越快,

相反的, 一味求快, 在錯謬的慣性中, 只會加強錯謬, 越寫越濫。

人若處在這種情況下, 心中必有很大的拙敗感。

會認為, 難道, 我只能一輩子寫非常慢的楷書嗎?

時間是必要條件, 除非你功夫到位了,

否則快寫只會破壞過去的學習成果。

 

二、章法(佈局、排列)

或簡言之:【如何使行列成為直線?】

不要依靠格或線, 才會有高度視覺能力養成的可能

因為視覺效果, 是不能依靠格線, 才能養成其視覺的能力,

人有這種本能, 只要鍛練就能自然產生這些能力,

空白在空間藝術中佔有很大的重要性,

你越是欣賞空白, 對空白就會有更強的敏銳欣賞力,

這樣, 寫字自然就會直, 而且, 這樣的直並非僵化的直而已,

而是帶有律動感的直線, 這是書法的高度視覺作用的自然表達,

是人人可以學的。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對臨摹或反抄襲古人書法,最厲害的說法,莫過於

古人說:【疊床架屋,士君子不為。】

但試問若不臨摹古人書法,有誰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呢?

一、 臨摹的目的:

     1.  為去本色、磨滅本性,以造入古人堂奧。

          唯有先去蕪純青,才能得著古人的智慧營養,

         以灌溉天才苗種, 儲備創意之能。

     2. 增長眼力:

         洗淨眼睜,看清古人的字跡、筆法、 字內結構、

         筆法線條變化之美、神彩意韻,才有真正的欣賞力。

      3.  臨摹在於洗淨眼力        眼力要淨, 如被古帖洗煉得乾淨。        不是那一字, 二字或數字就可以寫好的,         而是, 一字可以多變, 每次不同, 才是好書家。        自由自在, 想寫就能寫, 想變就能變,         才算書法善手。

     4. 傳承歷代書法精髓、思想和技法都需要從臨摹開始,

         書法要注意的細點太多,技法難, 思想之傳承更難。 

 

二、盲臨無意、精臨方優

        瞎眼盲臨,不得要領。可能成奴書、影子書。

         只有古人的字,消化成為自我的書,

         眼力模塗者看不到字帖的筆法、結構之特徵與優點,

         則再多臨也毫無意義。

三、 背臨是好,但重點在領會

         許多人以為可以背臨古人,是很了不起的事。

         古人的確可以背臨多種字體,

         如米芾被稱為集字書,

         又如趙孟頫可以背臨多種古帖,

         但他們都能吸收營養而消化成為他的功夫能耐。

四、臨摹的注意要點

    1. 臨是看而寫, 摹是指二紙疊放透視而寫。先摹後臨, 是古來的學習法。        以臨摹練視覺能力,就視覺的功夫而言, 臨時要注意到:

        字內空間之移動妙處、字外之空間留白之妙處及線條之流動美感。

   2.  慢臨:學得越慢,則進步越快,進程效果明顯,更怡情雅興,

        成果卓著。重點在於:【臨摹要精準, 才能學有成效】,

   3.  詳看:【要看久久詳細臨】,進步才會快。

        臨在取其形似神似,寫多反無益。

        一字也不要臨過二次,【多看少寫】,【多寫反濫】。

        因為人的好奇心是短暫的。

        利用好奇心的短暫時間,作臨寫的進步的動力。

        因為神經的作用,才能造就心筆合一的鍛鍊,故不在字多。

   4.  臨摹何碑何體沒有一定的次序,         古人從篆開始, 現在多人從楷開始。  五、臨摹的作品不是真實的個人作品

        有人說臨摹是【借屍還魂】、【影子書】、【奴書】,

        這等等諷刺的語言,是對只能臨摹的奴書家說的,

        但不是否定臨摹的價值。

 

        因為古人的智慧都顯於古跡中,

        藉臨摹可細膩的參悟滲透古人的骨髓深奧處,

        欣賞其古人創變之能事,

        以便儲備並激發自我創變書法的能量。

六、臨摹的價值與新創作的能力直接相關

 

        臨摹立定書法用筆功力與根基,使之具備創作基本能力。

        唯有先有【磨滅本性】的臨摹基礎,洗淨個人雜亂的用筆,

        才能樹立新的創作能力。

        對精熟於臨摹百家的書家而言,要時時新創作,

        本是舉手之勞、輕而易舉的事,

        只要隨情發抒、隨事更易,處處是新創作。

          肯定臨摹不等於否認創作價值。

        創作之難,難在基本功力與筆法的豐富度,

        豐富度越高,創作能力越強。

        就如,一個人只能健康有體力,要作什麼都是自由而容易的,

        書家創作是很容易的,絕不像一般人想像有多難,

        一般人難有新創作,是由於筆法太單調,用筆輕靈能力不足,

        表達筆調與性情自然受限。

        對他們而言,想要在書法有新創作,好像登天之難,多麼了不起的事。

七、臨摹至何時可達自我創變         

     1. 創變的能量多寡在於儲備的能量的多寡。

         儲備越多創變的能量就越多,

         而吸收儲備的速度不是一定因時而遞增,

         若臨如非臨,看也看不見,則久臨無益。

         關鍵在於看要看見,若看不見則要多摹勒,

         再看不見就需要明師指引了。

     2.  臨摹一體,可通他體,及至多體則創變之能亟增。

     3. 臨帖與自運配合

         王鐸至老年仍然一天臨帖,一天自運,

         可見,臨帖與自運要雙管齊下,創變就更有激發本能。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硬筆書法需要輕靈,輕刷及彈挑用筆,

且需要有高的悟性,

才能由毛筆書法轉化為硬筆書法。

許多毛筆小字高手未必能將毛筆的功夫轉化到硬筆書法,

原因在於不看重一個關鍵核心問題:

【毛筆與硬筆在筆性上的差異】

克服此難題,就要從墊布和輕靈用筆下手。

如果明白上此一點,

就可以【開心好玩、安靜、極輕、極鬆、增加悟性,不是增加努力】的心態,

 加上每週三次,每日40分鐘練習,

 三年就可以有五成的輕靈功力,

 學成此【逸筆草草,輕筆揮就】的功夫了。

 

壹、先說毛硬筆兩種書法之相同或相似處:

 

一、章法、結構法則皆同。

 二、筆法的含意相同,唯硬筆之用筆受限,所以筆趣減至甚小。 

三、執筆法則是虛活圓靈,五指齊運兩者相同,無論在毛筆的雙鉤或單鉤法、硬筆的單鉤執筆法,幾乎皆同。

四、運筆法與小字毛筆書法的運腕及運指之應用大致類似。硬筆用筆之運指功能多於毛筆小字之運指功能。

五、一樣需要經由三層次進階到高處優美境界,

1. 字跡強,是因懂得【輕靈用筆】。  惟輕功才能駕馭其筆,心筆合一。

2. 達於【澀、勁、勢、速】之輕功的境界,彈、刷用筆,自在自如。倘能達到高度輕靈運筆,心筆合一,則逸與靜必然存在。

3. 達於【逸筆草草,輕筆揮就】的上層功夫,是毛筆輕功的高度表現,也是硬筆書法的最高境界。 無論你已達到上三項中何種境界,能夠快樂寫字,是有能力的一種表現。

 

貳、寫好毛筆字,卻寫不好鉛筆字的關键因素

一、沒考究筆性、紙墨之不同,以致執筆運筆自然不同

為何一般紙筆在善毛筆書法者手中,會不聽使喚?由於

1. 執筆方式不同:筆斜角度不同,毛筆近乎垂豎,硬筆約45-60度。

2.運筆法不同:毛筆運筆法之主使者是中樞神經,而非手指肌肉。運用上言, 大字運肩臂肘,中字運肘與腕,小字運腕與指,且超小字之豎筆之關鍵主使在中指。 硬筆運筆法之主使者也是中樞神經,也非在手指肌肉。運用上以五指齊用,活用腕關節是關鍵所在,拇食中三指在前方駕馭者,末二指配合齊用。 

 

3. 毛硬筆在小字用筆上的支撐點不同

        硬筆字的橫線與旋轉線支點在腕關節的右側骨角上。而豎線的支點在右掌的手刀部位右斷掌紋以下至腕之間。

 

二、不了解【彈性不同的筆,其運筆細膩度、微妙靈敏度不同】

毛筆屬柔性,運筆壓紙彈刷輕盈,所以寫書法較為柔和順暢,用筆容易輕鬆自如,運筆功夫較為細膩,神經感覺也較為微妙而靈敏。反之硬筆字,實際上沒有毛筆之用筆這般細膩,但仍需要加上墊布,以增強其適應之能力,方能在彈性上表現得當,

三、不了解【硬筆因無筆鋒故需強化勢能】

硬筆之運筆上無廻鋒、藏鋒等多變化之筆法,只有側鋒沒有中鋒,所以筆法上因為全無筆鋒變化,所以特別需要強化粗細、深淺、挑鉤彈動、緩疾速度、刷筆等類勢速能量之變化。

 

四、不了解【二者在刷筆的壓度不同、澀度不同、滑度不同,運筆速度也不同】

1. 壓度不同:硬筆因沒有彈性,需靠墊布以顯示彈性作用,故在壓度上需要強大之變化。

2. 速度不同:硬筆之粗細變化必需靠墊布以增強彈性表現,在粗細變化上也需要靠速度與重輕來表現粗細之同。

3. 勢能表現的原因不同:毛筆書法用毛彈性、速度與壓度相加乘作用,以顯示勢能。但硬筆書法是靠墊布、速度與重輕來表現表勢能之變化。

4. 加強彈性變化:由於硬筆屬性較剛,彈性空間小,所以需要用墊布以加強彈性作用。

5. 加強刷筆與速度:一般人不知道不同筆性要用不同的刷度、澀度和速度,在軟性毛筆中也有分別,較柔的筆在柔紙上運筆較緩,較剛的筆運筆較快。同理,硬筆的使用上,6B鉛筆較柔,運筆速度較適中,反之,原子運筆速度較快。而且滑度越高的筆,運筆要更加靈敏而快速。

 

五、隨著習俗執筆用力,放棄【輕鬆與靈敏運筆】這關鍵要訣

 

一般習俗以為用力才有力,其實這樣作的結果是僵化阻塞、不能流暢。

毛筆的運筆本是輕靈,用意不用力,但竟被不懂書法的人左右,捨近而求遠,

丟棄毛筆書法的功夫而不懂得運用,以致放棄了輕靈用筆,

也就失去了硬筆書法的學習能力。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單說,「永」字八法的書法教學歸納有四點:

 

(一)不具楷書筆法完整性。(二)不適合初學楷書之用。

 

(三)不易在短時間見效。(四)照永字八法說明則難以理解。

 由上述之說,可獲知「永」字八法其運筆之架構,較適於筆畫平正之的章草,而較不適用於筆法平穩、運筆動勢緩和、結構均勻搭配的楷書。

   壹、永字八法的由來與歷史傳說

一、「永」字八法到王第七代子孫智永和尚,智永攻書廿七年,授永字八法於虞世南,乃以此法廣授諸習書者。

 二、蘭亭序首句「永和九年」的「永」字開始師法。

 三、溯源於唐太宗時設弘文館,集京官五品以上24人研習。

 四、唐朝張旭大力推廣永字八法,傳徒顏真卿、柳宗元、徐浩、韓滉、崔邈、韓方明等八法頌,後人逐漸接受。

 五、李陽冰言:「逸少功書多載, 十五年偏攻永,以其能備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字也。」對「永」字八法推崇至極。

 貳、永字八法以事物動感比喻筆勢筆意

 第一法「側」:即是點,指左顧右盼,如目之眉,有向有背,欹側不平之勢。宋姜夔說:【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

  第二法「勒」即是短橫畫,勒指馬銜,勒馬繮繩之勢,逆勢斂控筆端,遲澀用筆。

 第三法「努」通【弩】即豎畫,指不可過直僵化,如弓臂之曲勁張彈,力撐千斤。

 第四法「趯」即是鉤,趯為踢足,猛然發出,不可勢緩。

 第五法「策」即是向右斜上小橫。策指揮馬鞭,寸勁逆勢用筆鋒,使筆不可重。

 第六法「掠」即是左下撇,掠指梳頭髮,勢快而澀,意至撇畫末稍,不可輕浮,

 第七法「啄」 即是右上撇,如鳥啄物,急出為優。

 第八法「磔」即是捺,磔指用刀刃割裂牲畜,沈穩順勢而下,至沈勁處勢變疾出。

 參、永字八法釋意與衛爍、王羲之解釋不同

  以第一法「側」為例:即是點,指左顧右盼,如目之眉,有向有背,欹側不平之勢。

 宋姜夔說:【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

 衛爍《筆陣圖》云:【,如高峰墜石。】

 王羲之說:【夫著點皆磊磊似大石之當衢,或如蹲鴟,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王羲之師衛爍《筆陣圖》云:【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丿,陸斷犀象。“*(戈畫)”,百鈞弩發。“ 1”,萬歲枯滕。,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右七條筆陣出人斬斫圖。】

 肆、【永字八法】在楷書的筆法上缺乏全面性

 永字八法運筆法是側(點)、勒(短橫)、努(豎畫)、趯 (鉤)、策(右斜短橫)、掠(左撇)、啄(左短撇)、磔(捺)等永字八法在楷書基本十三樣筆法裏只佔六樣,十三筆法分別為「點」、「橫」、「豎」、「撇」、「捺」、「左鉤」、「右挑」、「圓轉」、「折」、「戈」、「橫戈(己鉤)」、【心鉤】、【豕鉤】十三樣筆法。

 單就【點法】來講,就有十三種不同寫法,分別為:「直點」、「長點」、「勾點」、「平點」、「啄點」、「挑點」、「微點」、「向左點」、「向 右點」、「向上點」、「曲抱點」、「兩向點」、「左顧右盼點」等。 

關於「雙點」又可分為: 「左右點」、「上下點」、「同向點」、「相向點」、「相背點」及 「帶下點」等六種。

 關於「三點」又可分為:「上合三點」、「下合三點」、「下開三點」、「系 部三點」、「中橫三點」、「水部三點」等六種。

 關於「四點」又可分為:「背四點」、「聚四點」、「連四點」。

 關於連四點又分為中橫四點、下四點、內四點)等三種。

 伍、歷代書法重視傳承口傳面授,

    非傳承者難以理解永字八法真意   

光從【永字八法】之表面難以理解領悟,盲點眾多,誤解重重。

 

陸、學楷書筆法的方向

     學楷書筆法之初重點在【橫、豎、撇、捺、點】,稍佳則學【鉤挑】筆法,但不需要去單學「永」字八法,以免費時費事,又不周全。因為「永」字八法的

(一)不具楷書筆法完整性。

(二)不適合初學楷書之用。

(三)不易在短時間見效。

(四)照永字八法說明則難以理解。

 

柒、書法教學最初以有趣篆隸為最佳選擇

 (一) 初學最好從篆隸開始,幾週後轉到楷書。

     篆筆法重在橫豎之鋒藏與圓轉,用筆容易。隸書重在八分筆法,雖有燕尾,但也是藏鋒收勢,用筆容易,學習者不易心生畏懼,反覺有趣。

 (二)、從文字繪開始

 1. 以簡易形象符號來解析漢字,以字作畫和字畫相通之原理,析字理、聽故事、畫圖畫,將寫字課變成智趣之旅,引導樂趣。2、智慧教法:妙趣練字:開發先天靈慧,讓小朋友迷上寫字,趣悟字理,練筆修心3.,配合音樂,使身心安靜,不分格子,不做字奴,看圖解字,以字作畫,字畫相通,追尋字源,吸納經典;以字啟智人正筆正,練字練人,受用一生。

 (三)、教學重點

 1. 先以簡單文圖為教材。從圖像上開始練習,簡單易學引發興趣。以圖像式的象形文字,如大篆中鐘鼎文或簡易圖像,啟發圖象記憶。

2、先描摹,後臨摹字或畫可用6B鉛筆來描摹,以描圖紙(近透明狀)來描小字,    或用毛筆沾墨來描摹,以單光紙為材料,描摹圖或字。描摹有樣者,可以開始練臨摹。

3、常換各種教材:在一個約一小時的課程中,要靈活多變,適性變通,無受拘泥,先字後畫,或者先畫後字,畫要多方向多變,只要能啟發引導都可以。

4、姿勢要好:執筆,鉛筆執筆法姿勢重在虛空而靈活,一開始就當正確,執筆不可用力。也千萬不可用力書寫。否則,一旦錯誤終身難改。

5、毛筆大字畫優於鉛筆小字畫:毛筆寫大字畫,視覺效果遠強於鉛筆小字小 畫,小孩的視覺訓練,必要從大練起才能快樂學習,突然學習小字畫,即苦又無效率可言,簡直是自找麻煩。

 6、毛筆站立書寫為優:坐下寫字畫,不如站立來得開展自由,氣度、神采也較宽宏。

 

補充:

 一、 從晉衛 夫人的筆陣圖,談「永」字八法適用度之定位王羲之師衛夫人是史書所記,惜乎其墨寶遺跡未存,幸有筆陣圖傳世。筆陣圖對六種用筆法中曾言 :

「結構圓備如篆法,飄飄灑落如章草,凶險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 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鬱拔縱橫如右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由上述之說,可獲知「永」字八法其運筆之架構,較適於筆畫平正之書寫的章草,而較不適用於筆法平穩、端正有方,講求結構上必須均勻搭配的楷書。

 二、楷書的寫法:這自然是「永字八法」了。解釋如下:

 第一法「側」:即是點,指左顧右盼,如目之眉,有向有背,欹側不平之勢。

 第二法「勒」即是短橫畫,勒指馬銜,勒馬繮繩之勢,逆勢斂控筆端,遲澀用筆。

 第三法「努」通【弩】即豎畫,指不可過直僵化,如弓臂之曲勁張彈,力撐千斤。

 第四法「趯」即是鉤,趯為踢足,猛然發出,不可勢緩。

 第五法「策」即是向右斜上小橫。策指揮馬鞭,寸勁逆勢用筆鋒,使筆不可重。

 第六法「掠」即是左下撇,掠指梳頭髮,勢快而澀,意至撇畫末稍,不可輕浮,

 第七法「啄」 即是右上撇,如鳥啄物,急出為優。

 第八法「磔」即是捺,磔指用刀刃割裂牲畜,沈穩順勢而下,至沈勁處勢變疾出。

 古之書法學者多談及八法,溯源於唐貞觀元年設弘文館,集京官五品以上有書法根基者廿四人研習之,智永時攻書已廿七年,曾創永字八法,授於虞世南,乃以此法授諸習書者。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行草字典與運用學習

一、如:草書字典、王羲之字典、孫過庭字典、米芾字典、蘇東坡字典、王鐸字典等類甚多。

標準草書部首凡例于右任及劉延同編作

日本藤原楚水原著【書道六體大字典】附錄,可連結如下:http://www.mebag.com/download/cao.htm

 

二、用草書或狂草字典用於對照辨證、或書寫自運時之備用,或教學上運用。但若直接臨習,則對學習者書藝之進步上益處甚小。若僅憑行草字典練習書法、寫作品,則是白費工夫、浪費精力,得到極劣的效果。

 

貳、臨摹字典不利於眼力的提昇

一、臨寫古帖有益提昇眼力

  臨摹古人行草作品,藉此可領悟古人書法的連貫行氣、留白空間、律動和意韻神采,從而一點一滴幫助提昇眼力。反之從字典中單【字】本身,無法領悟其中的章法及行氣,故也不能論及神韻。要真看得清神韻,必需是個人的眼力、鑑賞力逐漸提昇數年後,才能逐漸領悟而提昇,才能看清。初學者難有認識及領會。

 

二、神韻之鑒賞力的重要性:

舉例,初學者對書法的領悟意會能力較弱,對古帖作品常會一眼看過去都以為醜,但卻屬於神韻高的一類,最有名的例子是顏真卿的【祭姪文稿】,很亂也很醜,但歷代書家卻公推為第二大行書,這就是很明顯的證明。

反之,一般人以為寫得漂亮的作品,很可能在神韻上卻屬於低的一方。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書法是不是練越久寫越好?未必寫越久越好,因為若是所知有誤,則寫越久,累積錯誤越多,反而中毒越深,積惡難改。所以常聽到許多老師常說:【自學多年的人,可能比沒學過的人還要難教。】就是如此。

 

二、練5年比練2個月還要好,是必然嗎?

以自學書法的人眼光衡量,則自學了5年當然比學2年好。因為更能合乎自己的評量尺度。但以書法家來看未必如此,有時反而更糟。

 

三、而後者往後有可能有超越前者的一天?

進步的關键有三:【視覺、觸覺、悟性】,這三方面若能提昇才有快速進步。有的人學書法一年,勝過別人學三、五年,就是因為在【視覺、觸覺、悟性】上有領悟所致。作為一位書法老師的重點就在於啟發學生的悟性,使學生在【視覺、觸覺、悟性】上有提昇的【覺性】。有如此提昇【覺性】 能力的 老師,才是明師。

 

四、字的好看主要是?

書法之美包括:【字形結構、章法、墨韻、神采】,其中以神采為最高指導原則。一般人以字形的美為唯一標準。

論字形的美,有平衡美、欹側變化與統一之美、穿插變化、粗細大小變化、緊鬆合度變化、主勢支架交叉變化、不平等分割變化、空間移動等靈活隨機變化,不可固守,奇變趣味無窮,美觀賞味之至。

 

五、自己寫書法怎麼判斷自己寫得好不好?

只有眼力高者才能評書法之優劣,初學者無判別。就如一般人去看書法大賽展覽,就明顯可以發現到,一般人以為最差的,竟然是作品中的優選,這就最明顯的例子。

 

六、聽別人說自己寫的好或不好,但自己就分不出來該怎麼辦?

別人或自己都不能判斷,也不能引導自己寫好字的方向,唯有找明師才行。所謂【明師】就是優良的引導者。

 

七、寫書法寫到最後就會開始寫髒話是什麼原因?

因為寫得愁苦,沒有出路,心中厭煩,充滿無力感所致。此時當休息、安靜,不可再寫。當知【苦練無益】。書法不可苦練。唯有【鬆、靜、輕、靈】,才能提昇你書法的【天才本能】,如此寫字才有快速的果效。苦練、盲練無益。

 

八、寫書法跟天分有無關連?

一般人都有一點點的天才本能,這不是真實的大天才,但人人都具有少許的天份,這天份在【鬆、靜、輕、靈】中可以啟發出來。在鬆靜寫書法之中,感覺到書法的仙境與快樂,而得以自然洋溢出來。

 

九、如何算是有天份?

真有天份者,輕鬆執筆寫二張書法字,明師就看得出來。但一般人無從看明。但這是指較大的天份。

反之人人有小的天份,啟發出來仍然是很強的,不可小看自己的天份,就像我從小被所有老師、同學、親人看為最笨的,如今也成為書法老師,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法的智慧型創新

   書法新創的方法有二,一是學古且離古,二是學大自然而創。學古或學大自然都要有智慧才行。有老師則起步快,無老師則要有大智慧才行。因為有智慧的引領和智慧言語傳輸,因口傳而能啟發天才本能之信念,使信心傳到學生耳中。其中必備的要領是先大膽後細心】、【輕靈功夫】、【靈意生創新】等類,都需要悟性的啟發才能作到。創新適合於智慧型的人,若是苦練型的人練得再久,也難進步。

壹、不學古而直接創新

因為古人也是無中生有,各體都是有舊體創新體,照此,我們也可直接由以前所見自創一體。

一、觀賞自然,憑個別氣格及領悟自然舒發書寫自創

依個人的書寫特質,及進展的方向,就如走上高山,就見各種高山峻領的美景,譬如:黃山、桂林、蘇州、錢塘、黃菓山瀑布、雲海、青康藏、戈壁、南北極、不同的景色各有不同的神韻風采,若此才能分辨,並針對他的特別資質作引導和啟發。

二、需老師指點去蕪存菁

在自由的空氣中,你才真正能夠發揮創意敏感度的天才本能。但若有老師幫助創體,就創體就會容易很多,節省許多迂迴和拙折。但這裡 談的 老師必需具備有學習歷代各種碑帖,精通帖學與碑學,也能自我多體新創的人才行。就如,我將學生作品批改,將學生書法裡的特徵留下,或加以強化,同時刪減其弱點,突出其特質,如此指引學生創體。

貳、創新者的必備思想

一、認識輕靈用筆

若能清晰領悟,必使你在進昇的過程中,變得輕省容易,這是你目前的關键門檻。請看下列文章:

論筆力

論:硬筆書法的【輕筆揮就】

二、提昇你的審美觀與思想悟性

書法有視覺、觸覺、悟性三面,難在悟性引導和啟發。古代的書法傳承思想在於增長悟性,師優則學生才能優。【悟性】這點在書法單自學則難有成效.所謂瞎摸百年, 難登大雅. 書法不可無師, 無師則永遠留在門外, 當門外漢了。

請看下列文章:請問學習書法有什麼重要的概念呢???

 

三、認識經三層次進階到高境界

A.. 懂得【輕靈用筆】,惟輕功才能駕馭其筆,心筆合一。

B. 達於【澀、勁、勢、速】之輕功的境界,彈、刷用筆,自在自如。倘能達到高度輕靈運筆,心筆合一的更高境界。

C. 達於【逸筆草草,輕筆揮就】的上層功夫,是毛筆輕功的高度表現,也是硬筆書法的最高境界。 無論你已達到上三項中何種境界,能夠快樂寫字,是有能力的一種表現。書法的功夫必由輕功入門,此乃必備條件。【逸筆草草,輕筆揮就】的書法輕功,雖然需要時間,但也不用太長,一年有2分功力,三年有5分功力,就很夠用了。

參、認識經由臨摹而創新之路

一、臨摹的意義

     1.  為去本色、磨滅本性,以造入古人堂奧。去蕪純青,得古人智慧營養。

     2. 增長眼力:  洗淨眼睜,看清古人筆法、結構、線條變化、神彩意韻之欣賞力。 

3 . 傳承歷代書法精髓、思想和技法。 

二、臨摹與創變

1、臨摹儲備並激發自我創變書法的能量。 臨摹立定書法用筆功力與根基,使之具備創作基本能力。

2. 肯定臨摹不等於否認創作價值。  創作之難,難在基本功力與筆法的豐富度,豐富度越高,創作能力越強。

3、一日臨書一日自運, 臨摹一體,可通他體,及至多體則創變之能亟增。 明清書法大師 王鐸至老年仍然一天臨帖,一天自運。可見,臨帖與自運要雙管齊下,創變就更有激發本能。

4、臨摹與自運的蹩扭感,是新舊不合所致。臨摹是為棄舊,棄舊才能革新。再者,不要怕你舊的優美會消失。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只要去蕪存菁,越來越乾淨、優美,壞東西自然被淘汰,人的智慧本就會如此。

參考文章

臨摹的作品價值?臨摹作品容易被認來嗎?

 

書法臨帖的意義在那裡?有何價值?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