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有修養、藝術、實用三方面。
就修養而言,書法的最基本開始於鬆和靜,
以鬆入靜,以靜而入定,而有所獲。
王羲之云:【書之氣必達乎於道,同混天之理,
望之惟逸,發之惟靜,敬之法也,書妙盡矣。】
書法是:【逸靜之學】,必由鬆入靜,
才能達到書法飄逸、閒雅、似仙、暢樂之境。
然必由師傳才得入其堂奧。
必由輕功入門,方得學其訣要。
得其一體可助其餘,不必始學於楷。。
壹、學習書法的四個秘訣
一. 以輕靈用筆進入書法世界
報筆要領: 輕與靈(虛靈), 這樣才能進入書法的心境
一般人學書法的最大誤失是執筆僵化,
尤其是筆越小越僵化, 鉛筆字比毛筆字僵化,
所以一定要從懸肘懸臂練起, 才能輕靈,
如果讓一個人多學行草書,他的僵化程度就會減低,
因為行草書中的飄浮線, 必需輕靈才學得來,
如同太極拳一般,
太極無手, 有手非太極, 用意不用力, 才能意到氣也到
照樣, 書法無手, 用意不用力, 才能心筆合一
(但蠅頭小字不能說 [ 無手 ] ,
因為小字必需運用到指與腕,
雖然如此, 指與腕仍是需要虛與靈。)
二.以鬆靜練心筆合一
就觸覺的功夫而言
以鬆練靜,心筆合一, 才能達到力在字中的境界
(非用肌肉力寫字, 一言明之, 就是輕功) – 這是筆力運用的要訣
有輕功才有筆力可言。
就毛筆書法來論, 力道, 常被誤認是用力才有力,
其實, 力感是寫字功力表現其中一種, 也是精神力量的一種表現,
古人說到[ 爽力 ] , 是指那人的用筆刷度強勁的極度表顯能力,
但是力度, 與韻緻相配合, 才是美事,
古人云: [ 力多韻少] 即力度過盛則神韻反而降低,
三 . 以臨摹練視覺能力
就視覺的功夫而言,
臨摹何碑何體沒有一定的次序,
古人從篆開始, 現在多人從楷開始,
重點在於:【臨摹要精準, 才能學有成效】,
臨是看而寫, 摹是指二紙疊放透視而寫。
先摹後臨, 是古來的學習法。
書法要注意的細點太多,技法難, 思想之傳承更難。
四. 必要有師傳, 才能傳承思想與增長悟性,
欣賞力與悟力才能快快成長,
師優則學生才能優
書法單自學難有成效.
所謂瞎摸百年, 難登大雅.
書法不可無師, 無師則永遠留在門外, 當門外漢了,
從王羲來說, 除了強大的書法世家(父王曠, 伯王導等) 傳承外,
他又學了衛鑠, 而遠師三國鍾繇,
王傳七子, 個個是大書家, 傳及七世孫, 智永和尚, 他傳虞世南,
虞傳褚遂良, 再傳陸柬之(侄兒), 續傳陸彥遠,
傳張旭, 張旭乃一代草書大師,
顏真卿遠涉數百里找一代大師張旭向他討教, 張旭傳之筆法,
顏將其筆法傳於烏彤, 再傳於草書大家懷素.
以上歷歷, 都有古書可證.
貳、寫毛筆要怎麼練習才能漂亮?
與上列四點相同,為說明方便,簡化為下列三點:
一. 執筆的要領:輕靈用筆
輕與靈(或虛靈), 這樣才能進入書法的心境。
二.就觸覺的功夫而言
以鬆練靜,心筆合一, 才能達到力在字中的境界
非用肌肉力寫字, 一言明之, 就是輕功–
這是筆力運用的要訣。
三就視覺的功夫而言,
重點在於:【臨摹要精準, 才能學有成效】。
四、章法(空間留白)與落款
參、從一開始該選什麼字體學習比較適合呢?
何碑何體沒有一定的次序,
古人從篆開始, 現在多人從楷開始,
但要因人的特性的不同,而選其適應的體。
藝衠性高者選行書或草書。
老人和幼稚孩童選篆隸書。
己被教學固定化的人,選篆隸行草會有所顧慮,只好選楷書。
- Oct 09 Wed 2013 17:54
學習書法的四個秘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