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的楷字,如【汲黯傳】純熟精美,但過於和諧一致,所以成為明初【台閣體】老祖宗。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汲黯傳~1

 

(下列文章中,多有舉例,附圖在http://tw.myblog.yahoo.com/ku4714poi/gallery)

二、元代趙字的傳人

元代傳趙孟頫書法者,第一位是俞和,他早年得趙孟頫(12541322)親授,故書法逼似趙字。形神俱肖,後人常以其字,冒為趙書。深得趙松雪筆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獻之之於羲之也。

三、明初的傳承與流行

明初書法陷於【台閣體】泥沼。工小楷的宋潦。沈度與沈粲二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二沈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於是書壇【一字萬同】,於是【台閣體】盛行。

「台閣體」是一種官方書體,他的起源自明初受元代大書家趙孟頫的影響, 明初沈度沈粲二兄弟的小楷,深獲明成祖推崇,由於書寫整齊平穩,與當初科舉制度相適應。因此在明、清的考試皆以此體書寫。其基本要求是,寫得烏黑,方正,大小如一,尤其當時館閣及翰林院中,官僚大都繕寫這種書體,所以叫「台閣體」或「館閣體」。 四、清初的傳承與盛行 在清初期間乾隆皇帝更極力提倡及明代董其昌書風受康熙皇帝喜愛,在政治與社會趨向影響下,形成這種書體,當時的讀書人為迎合考試制度,不得不專習「館閣體」。但在乾隆後期,由於書法受南北書論的衝擊下,而改變持續的風尚,以後文人在求得功名後,便轉寫富藝術風格的書體,不過這種現象,在咸豐年代後已不再盛行。所以「館閣體」,在現代亦因制度書寫與工具的改變,不被人採用與學習。

 

五、參照下列【書藝珍品賞析】之內容

【沈周】一冊第30頁,作者方展里所撰述如下: 明初的書壇繼元末餘緒,為趙孟頫風所壟斷,在永樂、宣德時期(1403~1435),沈度、沈粲的書法享有盛名,二沈從趙而出,由於皇帝的喜好,為朝堥書寫用途之需,遂形成館閣專門。館閣書法下筆圓滑純熟,是秀美柔媚的風格。自此以後,仿效館閣體成為風氣,以致書道日衰,每況愈下,......李應禎在晚年也後悔曾入館閣之門,而以致無成。李應禎是祝允明的岳父,也是文徵 明的 老師。沈周、吳宽也是文徵 明的 老師,分別教導文徵明繪畫和古文,他們的突破窠臼的樣式,以李應禎的悔悟,對其後【吳門三家】的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寵都有深刻的影響。 文徵明是沈周的入室弟子,他們情誼極深,其書法受沈周的影響,十分自然和明顯.....吳門書派自沈周開始形成,中止對趙體及二沈遞相模仿的習氣,使書壇出現新氣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