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代帝王好作刻帖,士大夫群起效法,帖學因此而興起。清代帝王刻石刻帖,私家刻帖盛況空前,成為風雅時尚。
一、刻帖的用意
歷代法書摹刻在木板或石上謂之刻帖。刻帖的好處是讓學習者臨寫或欣賞有莫大的方便性,且又比紙帛字跡留傳久遠,且不易全然毀損滅盡。故對書法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刻帖起於隋唐,大規模刻帖起於北宋
刻帖起於隋唐,而大規模刻帖是在北宋淳化三年 (992年)的【淳化閣帖】,洋洋巨制十卷,宋時刻帖蔚然成為風氣。哲宗元佑五年有【淳化續帖】。徽宗有【大觀帖】、南宋高宗有【淳化舊帖的國學監本】。
除帝王好作刻帖之外,士大夫也群起效法,帖學即由此而興矣。
三、 元代少,明代文人墨客好作刻帖
元代僅有顧善夫的【樂善堂帖】。明代刻帖多為文人墨客,如文徵明父子的【停雲舘帖】、董其昌的【戲鴻堂帖】,唯不見帝王刻帖。
四、 清代帝王刻石刻帖,私家刻帖盛況空前,成為風雅時尚
清康熙下詔刻石【懋勤殿帖24卷】,乾隆重刻【淳化閣帖】,又刻【三希堂帖32卷】及【續帖4卷】,私家刻帖更盛況空前,遠超前代,琳瑯滿目,在林園別墅中,刻帖已成不可缺少的點綴,附會風雅,成為時尚。
五、刻帖最多者為【蘭亭帖】
南宋理宗收集前人【蘭亭】拓本170種,清人吳雲收藏不同拓本200本,自稱室名為【二百蘭亭齋】。可見當時單刻本的普遍狀況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