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臨摹或反抄襲古人書法,最厲害的說法,莫過於

古人說:【疊床架屋,士君子不為。】

但試問若不臨摹古人書法,有誰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呢?

一、 臨摹的目的:

     1.  為去本色、磨滅本性,以造入古人堂奧。

          唯有先去蕪純青,才能得著古人的智慧營養,

         以灌溉天才苗種, 儲備創意之能。

     2. 增長眼力:

         洗淨眼睜,看清古人的字跡、筆法、 字內結構、

         筆法線條變化之美、神彩意韻,才有真正的欣賞力。

      3.  臨摹在於洗淨眼力        眼力要淨, 如被古帖洗煉得乾淨。        不是那一字, 二字或數字就可以寫好的,         而是, 一字可以多變, 每次不同, 才是好書家。        自由自在, 想寫就能寫, 想變就能變,         才算書法善手。

     4. 傳承歷代書法精髓、思想和技法都需要從臨摹開始,

         書法要注意的細點太多,技法難, 思想之傳承更難。 

 

二、盲臨無意、精臨方優

        瞎眼盲臨,不得要領。可能成奴書、影子書。

         只有古人的字,消化成為自我的書,

         眼力模塗者看不到字帖的筆法、結構之特徵與優點,

         則再多臨也毫無意義。

三、 背臨是好,但重點在領會

         許多人以為可以背臨古人,是很了不起的事。

         古人的確可以背臨多種字體,

         如米芾被稱為集字書,

         又如趙孟頫可以背臨多種古帖,

         但他們都能吸收營養而消化成為他的功夫能耐。

四、臨摹的注意要點

    1. 臨是看而寫, 摹是指二紙疊放透視而寫。先摹後臨, 是古來的學習法。        以臨摹練視覺能力,就視覺的功夫而言, 臨時要注意到:

        字內空間之移動妙處、字外之空間留白之妙處及線條之流動美感。

   2.  慢臨:學得越慢,則進步越快,進程效果明顯,更怡情雅興,

        成果卓著。重點在於:【臨摹要精準, 才能學有成效】,

   3.  詳看:【要看久久詳細臨】,進步才會快。

        臨在取其形似神似,寫多反無益。

        一字也不要臨過二次,【多看少寫】,【多寫反濫】。

        因為人的好奇心是短暫的。

        利用好奇心的短暫時間,作臨寫的進步的動力。

        因為神經的作用,才能造就心筆合一的鍛鍊,故不在字多。

   4.  臨摹何碑何體沒有一定的次序,         古人從篆開始, 現在多人從楷開始。  五、臨摹的作品不是真實的個人作品

        有人說臨摹是【借屍還魂】、【影子書】、【奴書】,

        這等等諷刺的語言,是對只能臨摹的奴書家說的,

        但不是否定臨摹的價值。

 

        因為古人的智慧都顯於古跡中,

        藉臨摹可細膩的參悟滲透古人的骨髓深奧處,

        欣賞其古人創變之能事,

        以便儲備並激發自我創變書法的能量。

六、臨摹的價值與新創作的能力直接相關

 

        臨摹立定書法用筆功力與根基,使之具備創作基本能力。

        唯有先有【磨滅本性】的臨摹基礎,洗淨個人雜亂的用筆,

        才能樹立新的創作能力。

        對精熟於臨摹百家的書家而言,要時時新創作,

        本是舉手之勞、輕而易舉的事,

        只要隨情發抒、隨事更易,處處是新創作。

          肯定臨摹不等於否認創作價值。

        創作之難,難在基本功力與筆法的豐富度,

        豐富度越高,創作能力越強。

        就如,一個人只能健康有體力,要作什麼都是自由而容易的,

        書家創作是很容易的,絕不像一般人想像有多難,

        一般人難有新創作,是由於筆法太單調,用筆輕靈能力不足,

        表達筆調與性情自然受限。

        對他們而言,想要在書法有新創作,好像登天之難,多麼了不起的事。

七、臨摹至何時可達自我創變         

     1. 創變的能量多寡在於儲備的能量的多寡。

         儲備越多創變的能量就越多,

         而吸收儲備的速度不是一定因時而遞增,

         若臨如非臨,看也看不見,則久臨無益。

         關鍵在於看要看見,若看不見則要多摹勒,

         再看不見就需要明師指引了。

     2.  臨摹一體,可通他體,及至多體則創變之能亟增。

     3. 臨帖與自運配合

         王鐸至老年仍然一天臨帖,一天自運,

         可見,臨帖與自運要雙管齊下,創變就更有激發本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