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壹、簡單落款寫法

一、過年前簡單落款寫法,

己丑年夏月姓名(或字號)(蓋章一至二個)

    中華民國第二己丑年孟夏姓名(或字號) (蓋章一至二個)

    己丑 姓名 (蓋章一至二個)

     姓名 (蓋章一至二個)

     蓋章的大小需與字體大小一致,學生有的無章可以不用蓋,

二、過年後簡單落款寫法,

過年之後改成為:庚寅年夏月姓名(或字號)(蓋章一至二個)

    中華民國第二庚寅年孟夏姓名(或字號) (蓋章一至二個)

    庚寅 姓名 (蓋章一至二個)

蓋章的大小需與字體大小一致學生有的無章可以不用蓋,

三、落款字體

1、主文為『楷書』,則以楷書、行楷、行書、行草、草書落款

2.、主文為『行書』,則以行書、行草、草書落款

3、主文為『草書』,則以行草、草書落款。

4、主文為『篆書』,則以行、草、篆書落款。

5、主文為『隸書』,則以楷書、行楷、行書、草書落款。

四、落款之上款題識 

1. 『上款』:落於主文左側中央(現大陸偏上,台灣偏中, 前台灣書家偏左下方)。

    大小:字略小於主文。

   內容:1. 贈與對象字號(較為尊敬),無字號者可稱名。

2. 受者官銜與稱謂;

長輩多用姻伯、姻丈、吾師,道長,學長,先生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賢兄(弟),學兄(弟),

書畫專長之稱 :法家、道兄,道友,學友,方家,

關係較親密: 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 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 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3.敬詞 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鑑、雅教等。

雅存,珍存,惠存,清鑑,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鑑正,敲正,惠正,賜正,斧正,法正,法鑑,博鑑,尊鑑,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補壁,是正,教正,講正,察正,請正,就正,鑑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笑存,笑鑑,

四、落款之下款題識 

『下款』題識若內容太多,可移部份於上款中。如書題、感觸、釋文,年月節氣等。位置落在作品主文左側中央,(現在大陸偏上,台灣偏中, 前台灣書家偏左下方)。字略小於主文。

內容:

1. 書法作品內容出處。

2. 主文題目或感觸:當時令人玩味的情景感觸。

3. 釋文(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

4. 農曆(新法寫國曆)年與節氣,如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等,

5. 書家祖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6. 姓名字號:(題姓名,可加字號,字號在前,姓名在後)。

7. 作者齋軒:如:宰予居、無過軒、靜如齋。

8. 書寫地點:如:台灣台中

9. 下款客套語或敬詞: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囑書,醉書,醉筆,漫筆,戲書,書,錄,題,筆,寫,臨,篆。

貳、題識年月

一、干支紀年題識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叫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戍、亥】,稱十二地支。干支分陽陰:【甲、丙、戍、庚、辛、壬】為陽干,【乙、丁、已、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戍】為陽支,【丑、卯、已、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天干在前地支在後。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共有六十,稱為六 十甲 子。以六 十甲 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二、干支地支表

天干地支

六十年甲子(干支)輪表 1.甲子 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已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

11.甲戍 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戍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 34.丁酉35.戊戍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 46.已酉47.庚戍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 54.丁巳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戍 60.癸亥排法:干支紀年以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三、月以春夏秋冬四季題識

 

四、古今時刻對照表

 我國古代將一晝夜分成十二等分,分別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命名。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例表如下: 子時夜半 23-1 丑時雞鳴 1-3 寅時平旦 3-5 卯時日出 5-7 辰時食時 7-9 巳時隅中 9-11 午時日中 11-13 未時日昳 13-15 申時晡時 15-17 酉時日入 17-19 戍時黃昏 19-21 亥時入定 21-23 時辰   我國以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以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時辰,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由夜晚十一時起至夜一時為子時,在夜十一時以前為前一日,夜十一時以後為次日。

參、古人以干支紀月,但現在少用

 十一月為子、十二月為丑、一月為寅、二月為卯…,然後看這一年的天干是什麼。年天干為甲或已者,正月配天干丙為丙寅月,以下順序類推;年天干為乙或庚者,正月酉戊為戊寅;年天干為丙或辛者,正月配成庚…;年天干為丁或壬者,正月配成壬寅…年天干為戊或癸者,正月配成甲寅…。閏月的干支隨其前月。 十一十二甲或已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戍乙亥丙子丁丑 乙或庚戊寅已卯庚辰 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戍丁亥戊子已丑丙或辛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戍已亥庚子辛丑丁或壬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戍辛亥壬子癸丑戊或癸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戍癸亥甲子乙丑肆、古以干支紀日,現在少用

  干支紀日 甲子為第一日,乙丑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六十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例如農曆已巳年(一九八九年)正月被一是丁酉日,被二是戊戍日…到 三月初二 正好是六十天,因此 三月初三 又是戊戍日。  每天用一組干支六十天一循環。紀日法在甲骨文中已有大量記載。至遲是從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相當公元前722年)二月已巳日始起。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已有2600年之久!現在民俗日都以它為根據。

肆、干支紀時

  干支紀時 具體規定類似干支紀月。一天的十二時表(即地支紀時)是知道的。每個時辰如何配以天干,決定於日的天干是什麼。對子時配天干的具體規定是:日天干甲或巳配甲成甲子;日天干乙或庚配丙成丙子;日天干丙或辛配戊成戊子;日天干丁或壬配庚成庚子;日天干戊或癸配壬成壬子。第一個時辰的干支知道了,以後的時辰順序類推。

古今時刻對照表

 我國古代將一晝夜分成十二等分,分別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命名。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例表如下: 子時夜半 23-1 丑時雞鳴 1-3 寅時平旦 3-5 卯時日出 5-7 辰時食時 7-9 巳時隅中 9-11 午時日中 11-13 未時日昳 13-15 申時晡時 15-17 酉時日入 17-19 戍時黃昏 19-21 亥時入定 21-23 時辰  

 我國以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以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時辰,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由夜晚十一時起至夜一時為子時,在夜十一時以前為前一日,夜十一時以後為次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