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你的問題,我列出七項分析:

 

一、            書法的筆法各體不同:

簡單說,楷書【法度森嚴】筆法至少十四種。大篆【鵠頭蚊腳】、小篆【蠶頭玉筋】、隸書【蠶頭燕尾】、草書【連綿縈帶】、行書:【簡捷映帶】、行草書:【連綿簡捷】

 

二、楷書永字八法:以動勢比喻用筆之筆勢和筆意

 

第一法「側」:即是點,指左顧右盼,如目之眉,有向有背,欹側不平之勢。

第二法「勒」即是短橫畫,勒指馬銜,勒馬繮繩之勢,逆勢斂控筆端,遲澀用筆。

第三法「努」通【弩】即豎畫,指不可過直僵化,如弓臂之曲勁張彈,力撐千斤。

第四法「趯」即是鉤,趯為踢足,猛然發出,不可勢緩。

第五法「策」即是向右斜上小橫。策指揮馬鞭,寸勁逆勢用筆鋒,使筆不可重。

第六法「掠」即是左下撇,掠指梳頭髮,勢快而澀,意至撇畫末稍,不可輕浮,

第七法「啄」即是右上撇,如鳥啄物,急出為優。

第八法「磔」即是捺,磔指用刀刃割裂牲畜,沈穩順勢而下,至沈勁處勢變疾出。

 

三、書法是由內在鬆與靜而顯於外的藝術。

 

書法是:【逸靜之學】,必由鬆入靜,才能達到書法飄逸、閒雅、似仙、暢樂之境。然必由師傳才得入其堂奧。必由輕功入門,方得學其訣要。書法追求【逸】,鬆靜自然,頗有人間仙境之意。王羲之云:【書之氣必達乎於道,同混天之理,望之惟逸,發之惟靜,敬之法也,書妙盡矣。】逸和靜是書法的內在本質,許多人寫字不注意這內在本質,一味的追求字要漂亮、功力與藝術性,終究會使書法寫到另一條的路上去。實在說,沒有了逸和靜,書法的內在精神就喪失殆盡了,還有何樂可言。

四、書法必由師傳才能入其堂奧

學習書法有其高度和深度,不能只看表面,在所有藝術中,書法可能是藝術中最高深玄妙難測中之一種。為何非師承, 就無法在書法中登堂入室呢?

1、書法有法度

書法, 其法非講方法或技巧而己, 書法的【法】字,其實是講法度, 法度不僅是講規矩準縄而已, 更是講其風範, 榜樣和嚴謹的程度, 這歷代累積的傳承和規範, 不是單憑某一人的天資可以達到, 所以, 書法不可無師, 無師則永遠留在門外, 當門外漢了,

2、書法有視覺、觸覺、悟性三面,難在悟性引導和啟發

書法傳承思想與增長悟性,師優則學生才能優。【悟性】,這點在書法單自學則難有成效.所謂瞎摸百年, 難登大雅. 書法不可無師, 無師則永遠留在門外, 當門外漢了。

 

3.書法與對大自然的領悟

張旭從【公孫大娘舞劍、驚蛇、閃電】、懷素從【夏雲】、黃山谷從船夫【撐船】中想到草書。都與大自然有關。

 

4、歷代傳承的史跡

 

古書有言,東漢蔡邕傳女文姬(蔡琰),蔡琰傳锺繇,鍾繇傳衛鑠。

傳承從王羲來說, 他學衛鑠, 而遠師三國鍾繇, 鍾承繼蔡琰()及其父蔡邕的書法, 所以, 王羲之的家學和師學都有其博大的淵源. 王羲之傳七子,個個是大書家, 傳及七世孫, 智永和尚, 智永傳虞世南, 虞有一徒為唐太宗李世民虞傳褚遂良, 再傳陸柬之(侄兒), 續傳陸彥遠, 傳張旭, 張旭傳顏真卿顏將其筆法傳於烏彤, 再傳於草書大家懷素. ,上歷歷,都有古書可證。

五、【逸筆草草,輕筆揮就】的書法輕功

書法的基本內功若以一言說破,就是【逸筆草草,輕筆揮就】的書法輕功。姿勢若能放鬆,一直追求鬆,連續三年以上,就可以達到極高度的鬆,常見一般人練鬆,沒有專注追求,隨便練幾下,不可能達到高處。這姿勢上的【鬆】的重要程度,遠非一般人可以想像。這不玄,是真實的。輕功練習的關键秘訣在於鬆,沒有了鬆,輕功就練不成。

 

六、學一體可助他體,不必一定從楷開始學

篆隸草行楷體勢雖異,筆法也不同,學其一體可助他體,不必一定從楷開始學。

 

七、硬筆和毛筆功夫相合,唯執筆運筆有些許不同。

 

硬筆和毛筆的功夫完全相合,也可能無任何不同處。一般而言,二者唯在執筆上有斜執筆和豎正執筆之少許不同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