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俗稱抖筆,古稱【顫筆】或【戰筆】,國畫稱為【金錯刀筆法】。

它可能是險筆、奇筆、生筆,也可能是呆筆、死筆、弱筆,其界線模糊。

鑑賞者不能僅憑一筆定好壞,需識其全作品之筆墨、章法、神韻,才能定其優劣。

壹、        書法先求放逸空靈,非先求怯弱拘緊

一、學書法先求放逸流暢

初學求能大膽加細心,在鬆與靜中得到學養,具流暢之美,寫飄逸的字。先    練流動線,完成【輕功】的能耐。若寫字一快速就亂,輕鬆不足,則輕功不夠,唯有【逸靜】才能空靈用筆,控制超隱。

二、抖顫怯弱與輕靈不足有關

要快樂學書法,可多練流動線,以杜絕抖戰線條。可練懷素狂草,這樣鬆逸功夫可以快速進步,大有益處,此是脫離怯弱困境的妙方。

三、不抖之法:

初學求能大膽加細心,在鬆與靜中得到學養,具流暢之美,寫飄逸的字。先 練流動線,完成【輕功】的能耐。若寫字一快速就亂,輕鬆不足,則輕功不夠,唯有【逸靜】才能空靈用筆,控制超隱。

貳、碑學中特喜顫筆,帖學中沒有顫筆

從王羲之到明朝董其昌,從無顫筆出現。董其昌的【論用筆】說:【作書最要泯沒稜痕,不使筆筆在紙素成板刻樣。】

【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難在遒勁,而遒非是怒筆木強之謂術。】

但到了清代碑學興起,思潮變異,篆隸筆法大變,幾乎全用顫筆。

清吳德旋在<初月樓論書隨筆>中說:【書家貴下筆老重,所以救輕靡之病也。然一味蒼辣,又因藥發病,要使秀處如鐵,嫰處如金,方為用筆之妙。】

參、顫筆可能是敗筆

顫筆可能是心性與手性不能協調一致,未能做到【意在筆先】,以至點畫不生動流暢的【滯筆】、【結筆】、【刻筆】、【死筆】、【弱筆】、【板筆】。

筆病有:【滯、板、刻、結、散、呆、死、浮、滑、薄、弱】等數種。這些筆病大皆由於功力不足,不隨心所欲,不能高度靈活駕馭筆墨所致。此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對紙性、筆性、墨性認識不足,或把握不當所造成。

唐岱【繪事發微】說;【用筆有三病,一日板、二曰刻、三日結。】【板者,腕弱筆癡,不能圓澤也。刻者,運筆中凝,心手相戾,勾劃之際,妄生圭角也。結者,欲行不行,當散不散,與物凝礙,不得流暢也。】

周星蓮【臨池管見】說:【意為筆蒙則意闌,筆為意拘則筆死。要使我順筆性,筆隨我勢,兩相得則兩相融,而字字妙處從生矣。】

肆、國畫中的顫筆,也稱【金錯書】

南唐李後主(煜)善書.顫筆摎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稱【金錯刀】或 【金錯書】。.

北宋《宣和畫譜》謂:後主(南唐李煜)金錯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謂:孫尚子善為顫筆,見於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諸處,皆若顫動。畫水流、木葉、衣服用顫筆,線條須力求流暢自然、曲折有致,不可流於折若鋸齒、曲如蚯蚓。顫筆也。

 伍、書法顫筆大師:倪元璐與臺靜農

晚明的倪元璐與黃道周擅長欹側的書勢,民國來台的臺靜農的行書善用方筆側鋒,保留倪元璐書風最多的【欹側】筆勢,追求雄強挺勁、妍美遒麗,成就了【奇峭博麗】的獨樹一格的格調。

臺靜農以書法抒發心中的鬱結,藉著古文寫下自我的心境,不願開宗立派,傳授書法。書法只是他心中鬱結的抒發,個人審美的追求表現而已。七十歲以前書法作品極少,書風變動較大,八十歲時才展現其自我風格。

他喜用方筆,行筆戰掣緩行,從斧鑿、風蝕雨沏中得自然參悟,又遍臨漢隸及魏碑,其澀筆緩行,有如老樹盤根,展現飽風霜後散發頑強生命力,表現方剛勁拔的神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