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良書體解析

壹、褚遂良相關簡說褚遂良(506-658年)字登善,浙江杭州人,後遭至河南作官,故常被稱  為河南。書學歐陽詢、虞世南、師從史陵(史稱書法精妙,不減歐虞),臨摹王羲之、王獻之,融合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因而褚體新風一出,天下潝然仿學。雖後來褚因反對武則天而遭貶死去,仍書名不減。 清代劉熙載說:【褚河南,為廣大教化主。】道出了褚書的巨大影響。

一、 為唐太宗之王羲之墨作真偽鑒定,為書法鑒定史上第一人。並定右書目,藏於弘文館,為王羲之書法研究作出傑出貢獻者。

二、楷書各體均很有特色,平和簡淡、寬博端莊,其中最妍美如嬋娟的當屬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唐人評他的字:【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魏徵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從對二王】書風的究破而言,褚遂良是初唐四家中的第一人,也是傳承二王書法最成功的一位。 

三、其著名作品楷書:【雁塔聖教序、同州聖教序、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行書有【枯樹、帝京篇、千字文、臨蘭亭集序】等。

貳、風格:

一. 早期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有魏隋書風,結體宽敝。      孟法師碑與隋蘇慈墓誌、隋龍華寺碑相近似,其書法端整妍美,點畫潔淨,書勢寬博, 時有婀娜之氣,柔中見剛,筆道緊結。唐人殷令民寫裴鏡民碑,其筆法結構與孟法師碑非常近似。值得參照練習。民國32年,沈尹默於60歲時臨寫此碑,得其神韻,一絲不苟,值得借鏡。

二        晚期房玄齡碑書於褚57歲其書風受史陵影響,而史陵書風接近隋龍藏寺碑,但比二者更為流暢妍美。提按節奏明顯,輕重變化更為誇張,是史上將王羲之行書筆意化入楷書的第一人, 故為行法楷書。此碑瘦硬為褚書之最,意如春蠶吐絲,疏瘦勁煉,瘦骨豐筋,多骨微肉,瘦硬通神之書。又有曲線之美,無論橫豎鉤折都有靈秀之氣,如美人嬋娟、鉛華綽約之稱。結體寬綽雅逸、朗潔清麗,如琴韻入空林,餘音裊裊令人賞心悅目。

參、受史陵影響

褚書風受史陵影響,而史陵書風接近隋龍藏寺碑,但比二者更為流暢妍美。提按節奏明顯,輕重變化更為誇張,是史上將王羲之行書筆意化入楷書的第一人,故為行法楷書。

肆、各碑均很有特色

1.平和簡淡、寬博端莊,其中最妍美如嬋娟的當屬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唐人評他的字:【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魏徵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從對二王】書風的究破而言,褚遂良是初唐四家中的第一人,也是傳承二王書法最成功的一位。

2.雁塔聖教序,書於58歲,雁碑是御製文字,故下筆較為謹慎,志氣平和、不激不厲。點劃瘦勁而飽滿,圓潤沈峻、如印印泥,用筆方圓兼施,逆起逆止,富於頓拙起伏與提按變化。節奏明顯,跌宕多姿。雁塔聖教序行筆流暢,和諧自然,飄逸勁健,韻緻豐溢,融鑄多情。

3. 房齡碑極類似雁碑。房碑書寫較有情感而少顧忌,

4..同州聖教序筆法兼融在雁塔聖教序碑與孟法師碑的筆法,骨力強盛。

5.【枯樹賦】歷史評價甚高,大多定為褚之代表作。書風以圓筆為主,流暢典雅,含蓄風流,與王獻之筆法頗為接近,以外拓筆法為主,明媚清麗。橫豎鉤折含靈秀之氣,如美人嬋娟、鉛華綽約之稱。結體寬綽雅逸、朗潔清麗,如琴韻入空林,餘音裊裊令人賞心悅目。

6.學習褚字可參薛稷【信行禪師碑】、魏栖梧的【善才寺碑】、米芾【向太后挽詞】。

伍、學參各帖

1. 【文皇哀冊】,此書疑為米芾臨本,此帖寫得豐潤古厚,點畫翻覆波動,筆筆三過,俯仰綽約,嬌健奔放,極富彈性與米芾小行書同為一脈。

2. 枯樹賦書於貞觀四年,其文與歷大不符,故當為偽託之作。但歷史評價甚 高。大多定為褚之代表作。書風以圓筆為主,流暢典雅,含蓄風流,與王獻之筆法頗為接近,以外拓筆法為主,明媚清麗。

3.史上最有爭議的【倪寛贊】與【大字陰符經】,二者與褚二碑都相近似,但雜有他人筆法。故當為偽作。

4. 米芾【向太后挽詞】當可比照學習。

 

陸、歷代傳承

1、歷代學褚名家:【薛稷、薛曜、鍾紹京、魏栖梧、呂向、楊凝式、米芾、董其昌等。楷書以薛稷最傳神,古言【買褚得薛,不失其節。】薛稷書法用筆瘦、結字疏朗,是宋徽宗的先導。近代沈尹默、現代江育民等。

 

柒、談臨雁塔聖教序之臨摹法則

一、看  帖,如薛稷【信行禪師碑】、魏栖梧的【善才寺碑】、米芾【向太后

    挽詞】、及【倪寛贊】與【大字陰符經】二偽作。  

、結體  重心下沈,結體寬博舒朗,常用平衡分割法則,空間移動很多(如常字的下方巾是右移),所以字體多變。橫長豎短,偏形多,取橫勢開張,撇捺誇張。

三、筆法

  1. 線性行意多偶有行書在其內,如【分】【類】等字。粗細變化、欹側變化都

         大。上下牽絲相連特多。在楷書中首創【粗細粗】的三層變化,且特多如此筆法,姿性曼妙,與舞蹈之美感相同。

 2. 曲意入筆法則:行意入書,所以以尖鋒入鋒下筆,很少有迴鋒入筆。      豎畫的曲意最明顯,如由、曲、山等之第一筆。與大王蘭亭序很相似。   

 3. 收勢如行書,多為細鋒收筆,少有逆迴收筆。

 4. 橫的盡處常有下彎,再逆勢迴鋒的動作。

 5. 撇的起筆常是細尖入筆,與其他楷書不同。撇的盡處不一定是弧彎尖鋒,時有迴鋒逆上,如圓筆一般。

 6. 捺處常是入鋒起筆,細尖入筆。

 7. 點的變化多而自由多樣(如【六】字),與行書同,只是寫慢些。

 8. 折筆多順勢頓刷,少有橫盡又提(如馳之也部),之後才頓刷。

 9. 左挑都有先提再挑出。但彎鉤時則都順勢提鉤出,無回鋒再提 再頓的動作。

 10. 直鉤都先逆迴鋒,再頓鉤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