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魏晉之際,八分亦稱【分書】、【分隸】。

晉衛桓的<四體書勢>中說:【鵠弟子毛弘教于秘書,今八分皆弘法也。】

 

壹、隸書即八分書,為分辨釐清從漢至唐【楷隸不分】而取名

    近來啟功考據是準確說明隸書是:【用在石刻碑碣上的渾號】。

漢末至晉間,人們生活中常用隸楷之間的字體或楷書,當時也都叫隸(),(唐人稱楷書為隸書)用筆都不作蠶頭燕尾,唯在碑碣上時才寫完全的隸書,【八分】之名是為表明與時人平常所用的隸書有所分別。

衛敬侯碑陰文記載:【群臣上尊號奏及受禪表,并在許繁昌尊號奏鍾元常(鍾繇)書,受禪表衛顗(夫人之祖),並金針八分書也。】

<唐六典>卷十:【四曰八分,為石經碑碣之用。】

鍾元常(鍾繇)書:是楷書的第一位大師,用筆輕靈,神韻極佳。

    受禪表衛顗(夫人之祖父),也是楷隸之間的書體。

 

貳、       史上對八分書體有其他不同說法

一、   八分是篆隸之間的過渡書體,為王次仲所創

       唐張懷瓘的<書斷>引用<序仙記>說:【王次仲變蒼頡書為八分,在篆隸

       之間。】

二、   認為隸之後才有八分,是誇張的隸書或隸楷之間的書體

       南齊蕭子良雲:【靈帝時王次仲飾隸為八分。】

三、   八分書被擴大解釋到包括初期的楷書

   唐張懷瓘<書斷>一書中,把書體名臣毛弘、張昶、王羲之、王獻之等列  

   為八分書體【能品】、【妙品】的作者。

 

參、       八分被取名含義

大多數人相信八分是依字體的左右相背規律而取名。據唐張懷瓘說:【蓋其歲深,漸若八字分散,又名之為八分。】

其他說法:

一、依長寬比例來取名

北朝王愔說:【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二、從書體數目而定名

宋郭忠恕說:【書有八體,漢蔡邕以隸作八分體,蓋八體之後又生此法,謂之八分。】

三、經考證為偽託的另一種說法

漢蔡文姬轉述其父蔡邕的話:【割程邈隸字八分取二分,去李斯篆二分取八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