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拓法與內擫法最初出於元朝袁裒的【總論書家】一書說:【右軍用筆內擫而收斂,啟森嚴而有法度,大令(獻之)用筆外拓而開廓,故散朗而多姿。】

 

比較外拓法與內擫法如下:

一、內擫是骨勝之書,外拓筋勝之書。

二、內擫比較嚴謹而含蓄,外拓情馳多意趣,放縱多收斂少。

說明如下:

 

壹、內擫筆致緊斂,流美而幽靜

內擫筆致緊斂,骨峻神安。當書之際,必斂其情,幽其意,靜其神。其跡若春蠶吐絲,絲入扣,若弦上清音,細潤清甜。

沈尹默在【書法論丛】說:【後人用內擫外拓來區別二王書跡,很有道理,論大王是內擫,小王則是外拓....,試觀大王之書,剛健中正,流美而靜,小王之書剛用柔顯,華因實增。】

 

貳、外拓筆致開展多,情馳神縱,超逸優遊

外拓之書,筆致鬆活,神彩飛揚。當書之際必縱其情,虛靈其神,極意放蕩,其跡若繁管急弦,山泉流淌,明晦隱顯變化無端。

沈尹默說:【自然萬象之奇,顯現得不夠,遂發展為外拓。...外拓用筆多半是用情馳神怡之際,興象萬端,奔赴筆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尤干行行草為宜。】

 

參、內擫法用筆較實,指有微力:外拓法虛腕而用筆較鬆

內擫法的筆力扎實,用筆遒勁,指稍緊力,故腕轉活較有約制。二王均兼有此二法,但書論上,大王內擫多,二王外拓偏多耳。

 

肆、內擫當求【遒得緊】,外拓當求【拓得開】

內擫既偏遒勁靜韻,就當求【遒得緊】,外拓既偏神馳情縱,就當求【拓得開】。二法不可偏廢,隨意選取精熟互用,才能贏得渾身都是解數。

 

伍、二法因創作表達不同需要,因勢利導而選取,故非定法

內擫與外拓是兩種方法與情感。意趣和效果有至密關連,但與方筆或圓筆沒有必然關連。輝耀千古的大家均既精於內擫也精於外拓。不同的情馳感受而千變萬化的不同的表達,非一定外拓或一定內擫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