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法是由內在鬆與靜而顯於外的藝術。

書法是:【逸靜之學】,必由鬆入靜,才能達到書法飄逸、閒雅、似仙、暢樂之境。然必由師傳才得入其堂奧。必由輕功入門,方得學其訣要。書法追求【逸】,鬆靜自然,頗有人間仙境之意。王羲之云:【書之氣必達乎於道,同混天之理,望之惟逸,發之惟靜,敬之法也,書妙盡矣。】逸和靜是書法的內在本質,許多人寫字不注意這內在本質,一味的追求字要漂亮、功力與藝術性,終究會使書法寫到另一條的路上去。實在說,沒有了逸和靜,書法的內在精神就喪失殆盡了,還何樂可言。

二、書法必由師傳才能入其堂奧,無法自修而得。

學習書法有其高度和深度,不能只看表面,在所有藝術中,書法可能是藝術中最高深玄妙難測中之一種。為何非師承, 就無法在書法中登堂入室呢?1、書法有法度

書法, 其法非講方法或技巧而己, 書法的【法】字,其實是講法度, 法度不僅是講規矩準縄而已, 更是講其風範, 榜樣和嚴謹的程度, 這歷代累積的傳承和規範, 不是單憑某一人的天資可以達到, 所以, 書法不可無師, 無師則永遠留在門外, 當門外漢了,

2書法有視覺、觸覺、悟性三面,難在悟性引導和啟發

書法傳承思想與增長悟性,師優則學生才能優。【悟性】,這點在書法單自學則難有成效.所謂瞎摸百年, 難登大雅. 書法不可無師, 無師則永遠留在門外, 當門外漢了。

3、書法與中國老莊哲學有關

書法講的是【意象】,外有態,心中有意象,非理性的意識。

書法在拙樸上的追求,就如老莊:【既雕既拙,復歸於樸,大巧若拙。】

以呈拙樸,無妙造自然之化境,也無隨意所適、平淡天真、樸實無華之餘韻。

4.書法與對大自然的領悟

例如【流】動感,在草書中表現是最極端的,它的豐富度超越了武術的極致,古草書大家中大多從自然造化得到靈感,如:張旭從【公孫大娘舞劍、驚蛇、閃電】、懷素從【夏雲】、黃山谷從船夫【撐船】中想到草書。都與大自然有關。

5、書法與太極思想有關

太極講【鬆靜自然】、【鬆柔導引】,氣在內,勁發在外,氣之流動,不在外形,所以憑眼看也看不懂,書法與太極都表現出,越是拙樸到毫無美感的吸引力,讓一般人無法領會欣賞,望之卻步。因此書法不僅是視覺的、空間的藝術,也是哲學性的藝術。如同太極是裡面的,不是僅僅外顯的功夫。

6、歷代傳承的史跡古書有言,東漢蔡邕傳女文姬(蔡琰)蔡琰傳锺繇,鍾繇傳衛鑠。

傳承從王羲來說, 他學衛鑠, 而遠師三國鍾繇, 鍾承繼蔡琰()及其父蔡邕的書法, 所以, 王羲之的家學和師學都有其博大的淵源. 王羲之傳七子,個個是大書家, 傳及七世孫, 智永和尚, 智永傳虞世南, 虞在隋唐數朝為書法大師,有一徒為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獨崇王羲之而聞名, 李字也甚佳, 非一般人可及, 虞傳褚遂良, 再傳陸柬之(侄兒), 續傳陸彥遠, 傳張旭, 張旭乃一代草書大師, 顏真卿(一代書法革新大將)他除了學顏氏家學之外, 又特別專程到遠涉數百里找一代大師張旭向他討教, 張旭傳之筆法,顏將其筆法傳於烏彤, 再傳於草書大家懷素. ,上歷歷,都有古書可證。

三、書法的功夫必由輕功入門,此乃必備條件。

【逸筆草草,輕筆揮就】的書法輕功,雖然需要時間,但也不用太長,一年有2分功力,三年有5分功力,就很夠用了。這功夫一定可以練成。非一定要多麼好的資質。說白了,這本來就是很容易的事,只是一般人練錯了方向,以致回頭不了,越走越遠,走迷了路,一生怎麼也練不成。你的姿勢若能放鬆,一直追求鬆,連續三年以上,就可以達到極高度的鬆,常見一般人練鬆,沒有專注追求,隨便練幾下,不可能達到高處。這姿勢上的鬆的重要程度,遠非一般人可以想像。這不玄,是真實的。輕功練習的關键秘訣在於鬆,沒有了鬆,輕功就練不成。

 四、篆隸草行楷體勢雖異,筆法也不同,學其一體可助他體,不必一定從楷開始學。

五、硬筆和毛筆的功夫完全相合,無任何不同處,唯在執筆上有少許注意點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