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是衛爍傳於王羲之 對筆法的深奧領悟, 以大自然萬物來比擬其精神意態, 對一般人尤其初學者而言, 實在太深奧,非常不適用。 現代人教的楷書筆法,
幾乎都是唐朝楷書的筆法,
與王羲之所學的筆法完全不相同,
因此,
以衛夫人的永字八法來教唐楷筆法,
實在是不倫不類,
有牛頭不對馬嘴之慨歎。


對於永字八法在下網址已有詳細分析,
不再重覆, 
 http://tw.myblog.yahoo.com/ku4714poi/article?mid=887&prev=898&next=878&l=f&fid=11

壹、衛 夫人自言其筆法若【篆、章草、八分】
        可見其筆意之高深一般所說的永字八法可以比較的
 王羲之 師晉衛 夫人
是史書所記,惜乎其墨寶遺跡未存,幸有筆陣圖傳世。筆陣圖對筆法曾言 :「結構圓備如篆法,飄飄灑落如章草,凶險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 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鬱拔縱橫如右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由上述之說,可獲知「永」字八法其運筆之架構,較適於筆畫平正之書寫的章草,而較不適用於筆法平穩、端正有方,講求結構上必須均勻搭配的楷書。

 

貳、「永」字八法的書法教學歸納有四點:  

(一)不具楷書筆法完整性。(二)不適合初學楷書之用。(三)不易在短時間見效。

(四)照永字八法說明則難以理解。

由上述之說,可獲知「永」字八法其運筆之架構,較適於筆畫平正之的章草,而較不適用於筆法平穩、運筆動勢緩和、結構均勻搭配的楷書。

 

參、永字八法傳說有許多,但與王羲之大都毫不相關,或很少相關

一、「永」字八法到王第七代子孫智永和尚,智永攻書廿七年,

         授永字八法於虞世南,乃以此法廣授諸習書者。

二、蘭亭序首句「永和九年」的「永」字開始師法。

三、溯源於唐太宗時設弘文館,集京官五品以上24人研習。

四、唐朝張旭大力推廣永字八法,傳徒顏真卿、柳宗元、徐浩、

        韓滉、崔邈、韓方明等八法頌,後人逐漸接受。

五、李陽冰言:「逸少功書多載, 十五年偏攻永,以其能備八

        法之勢,能通一切字也。」對「永」字八法推崇至極。

 

貳、永字八法以事物動感比喻筆勢筆意

第一法「側」:即是點,指左顧右盼,如目之眉,有向有背,欹側不平之勢。

       宋姜夔說:【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

 第二法「勒」即是短橫畫,勒指馬銜,勒馬繮繩之勢,逆勢斂控筆端,遲澀用筆。

 

第三法「努」通【弩】即豎畫,指不可過直僵化,如弓臂之曲勁張彈,力撐千斤。

 

第四法「趯」即是鉤,趯為踢足,猛然發出,不可勢緩。

 

第五法「策」即是向右斜上小橫。策指揮馬鞭,寸勁逆勢用筆鋒,使筆不可重。

第六法「掠」即是左下撇,掠指梳頭髮,勢快而澀,意至撇畫末稍,不可輕浮,

 

第七法「啄」 即是右上撇,如鳥啄物,急出為優。

第八法「磔」即是捺,磔指用刀刃割裂牲畜,沈穩順勢而下,至沈勁處勢變疾出。

 

參、永字八法釋意與 衛 夫人、王羲之不同

       以第一法「側」為例:即是點,指左顧右盼,如目之眉,有向有背,欹側不平之勢。

宋姜夔說:【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

衛爍《筆陣圖》云:【,如高峰墜石。】

王羲之說:【夫著點皆磊磊似大石之當衢,或如蹲鴟,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王羲之師衛爍《筆陣圖》云:【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丿,陸斷犀象。“*(戈畫)”,百鈞弩發。“ 1”,萬歲枯滕。,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右七條筆陣出人斬斫圖。】 總之,楷書法的筆法有許多,各碑楷法又不同,不需要死板地依尋非採永字八法不行,教筆法當依各體楷書之不同筆法而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群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